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教育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学位学徒制计划自提出以来,便为英国本土培育了大量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英国学位学徒制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主要原因在于各利益相关者博弈后实现了集体性生存和互惠性发展,即政府通过对学位学徒制的强力推行,促使雇主(企业)和大学深度合作,共同完成学徒的"选用育",让学徒成为义务履行后最直接的受益者.我国可借鉴其经验,调动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增强企业参与育人的活力,重视高校在现代学徒制实践中的质量保障作用,促进职普教育的有效衔接和等值互换.  相似文献   
2.
为高技能人才“正名”:国际视野下高技能人才内涵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学者对“高技能人才”内涵理解有“操作性”、“技术性”与“岗位领域性”取向,然而在实践中造成“重技能,轻技术”、“技术性”理解片面与选择教育培养模式困惑的误区.通过比较国外“高技能人才”的内涵,急需对我国高技能人才进行“正名”:拓宽对“技能”的理解;提升“技术”层次;拓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体系与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3.
4.
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中存在“套层式”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客观存在的评价者与评价对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主观层面二者的评价目标冲突,以及评价机构和评价者之间的非平等博弈行为取向,从而引发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要解决上述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形成和完善满足多样化评价需求的评价导向与标准,建立以激发评价双方合规行为为目的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健全以第三方机构为主体的“代理人市场”,完善以尊重与保护相关者利益为前提的多主体参与机制,优化“质”与“量”有机结合的评价过程与方法等。  相似文献   
5.
工作场所学习有四个主要特征与优势:提供高质量的学习环境、促进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确保职业教育符合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提供高效的产出。发达国家保障工作场所学习主要从提供完善的质量标准与法律框架来开展。同时,政府为雇主提供了各种鼓励措施,主要包括财政措施与非财政措施。  相似文献   
6.
汤霓 《职教论坛》2012,(19):34-39
劳动者素质的现实需求以及当前我国高职生通用技能缺失的现实困境呼吁高职生通用技能课程的实践改革。理论上,通用技能可以通过学校现行的课程来培养,却又不能完全依附现有的课程。当前,我国高职生通用技能课程陷入了学问化与技能化两种极端。为此,试图从课程内容以及课程组织形式两方面提出实践策略:课程内容上要整合知识与技能的内容,课程组织形式上要围绕"学科"内容组织知识,并设计具有工作意义的情境。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是:初步形成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初步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内容,初步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初步形成产学合作教育的教学模式,初步形成能力本位的教学评价体系,初步形成实训实习的教学平台,初步形成"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初步形成半工半读的学习制度,初步形成对学习困难群体的援助制度,初步形成生涯教育的弹性学制.  相似文献   
8.
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对全国部分省市的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展开调查,将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分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感三大能力领域,发现:专业教师中还存在,对师范教育知识不够重视,教学能力考核标准和方法不够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目标混乱等问题,因此,从明确专业教师培训目标,科学制定专业教师能力标准框架,研发专业教师的培训教材,有计划的开展教师培训,切实保证专业发展的科学评价质量等方面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人们都在想方设法创新职业教育的资金筹措工作,其背后的强大动力是渴望提高职业教育机构和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职业教育资金来源的多样化,以及切实开展高效的财务管理工作,成为了政策关注的主要问题。在此背景下,资金的提供转而更加注重结果和产出。此外,在不久的将来还将会出现一种转变,那就是向着终身职业教育提供资金的转变。本次会议三位发言者将探讨如何为职业教育向终身学习转型提供资金。  相似文献   
10.
我国历史上先后开展三次半工半读教育实验,文章分析了三次半工半读教育实验的特点。在总结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重新认识半工半读的本质特征,结合转型期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创新半工半读教育制度和优化半工半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