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2年,周振甫先生的《诗词例话》出版。其中《兴起》一章,提出了“比是明比,兴是暗比”的观念,影响广泛。1982年,姜书阁先生的《诗学广论》出版,在《比兴篇》中做了更为广博的引证,不谋而合地得出“兴是暗喻”的结论,并发展到否认朱熹“兴而比也”的说法,把暗比一概纳入兴的范畴。二位的结论,严重地混淆了比兴概念,既不符合兴诗的客观实际,也有悖于古人认识的合理部分。笔者在此就有关问题求教于诗学大家。一、“暗比说”辨析兴是暗比,是周先生由《文心雕龙·比兴》的几个词句推导而来的。一是“比显而兴隐”,他  相似文献   
2.
隐体之为诗     
刘勰在《文心雕龙·稳秀》中说:“夫隐之为体,义主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还说“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赵仲邑认为“稳”是含蓄,他翻译说:“含蓄这种风格的特点,是意在言外,微响从侧面传送,幽光隐约地闪烁。”在古代作品中,托物寓意、托事明理的诗词都有这种“隐”的特点。这类诗能达到“文外之重旨”的目的,都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手法,如比喻、双关、象征等等,而具体到某诗某法的鉴别,则必须于细微处见端倪。本文仅就诗意双关、整体借喻和整体象征做些探究。  相似文献   
3.
人们在平时的阅读中,不大认识的字往往是靠猜的,不太理解的词句往往也是靠猜的。“猜”,可以调动思维活动,激发求知的欲望,提高自学的能力。语文教学中的猜读法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运用已有的知识,对出现的新知识作出合乎逻辑的判断。在猜读过程中,字的认读、词的释义、句子的理解、内容的领会、人物故事的品评,写作技巧的把握等等,其结论都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猜”出来的。猜读法是语文教学科学方法之一。这种方法,体现了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带着主观色彩的,人们无论怎样使自己的认识尽量去接近客观世界,但得到的只是“近似值”,而不是“绝对值”。如解释词语,只能说基本符合原文的意思;分析内容,只能说接进作者的意图;研究技巧,只能说主要的是怎  相似文献   
4.
5.
一、语文教学法名实论中学语文教学法学科,是仿照国外的师范教育体制设置的。本世纪初开办学堂,单设语文(初名词章、后称国文、国语)科,语文教学法便应运而生。时至今日,有的学校叫它“教材教法”,所见到的教材则多称《×××教学法》。教学法这个名称,实际是“进口”的,就在八十年代的译著中,还可以看到综合性的《中学教学法》(美L.H.克拉克等著,赵宝恒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10月)。语文教学法的名称,国内沿袭已久,而国外又似乎至今未改,原因就在人们曾赋予它以  相似文献   
6.
今年秋季开始,初中将普遍使用九年义务教育的语文课本,即新教材。它分讲读课本和自读课本两种,同时用于教学。讲读课本绝大多数是公认较好的篇目或传统篇目。然而指导思想是新的,编辑意图是新的,构成的体系是新的。至于自读课本,绝大部分是新课本,如第六册,新篇目达到80%以上。根据有关材料说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自读课本中的课文当讲读课文教。这就必然要新课新备,自然也有新课新备的问题。回顾以往的情况,有的课文存在误点,有的参考资料存在误点,有的提示、注释、思考练习有误点,如不把旧课当新课看待,轻车熟路,这些误点自然就会带到新  相似文献   
7.
题目的分类与审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作文教学主要是记叙、说明、议论三大文体。三类文章题目有共性。那么有没有个性呢?其差别情形如何?记叙文的题目极其复杂,基本类型有四类:一是“主题型”,如《耕耘记》、《春华秋实》、《启迪》、《新凤赞》等;二是“材料型”,如《母亲》、《小伙伴》、《童年二、三事》、《游园日记》等;三是“条件型”,如《灯下》、《雨后》、《放学路上》、《节日的晚上》等;四是“道具型”,如《红灯记》、《百合花》、《书的故事》等。这四种基本类型的题目各具特色。“主题型”对文章的主题限制极严,主题以外则无所求。例如《耕耘记》,文章一定要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翻译的教学问题很多,既有理论上的,也有实践方面的。例如:直译、意译、字词句落实等概念的理解和使用,翻译训练的规律等。这里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直译与意译什么是直译和意译,下面举例说明: ①“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乐羊子妻》)——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饮盗泉的水。 [按词序逐词对译。] ②“船载以入”(《黔之驴》)——用船装运(驴子)进入(黔)。[补足省去的成分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9.
在古诗词研究中,发现了对比、衬托之外的语言现象,我把它称为“对举”。要证明对举的存在,还得从对比说起。郑远汉《辞格辨异》概述“对比”的情况说,“‘对比’有的书叫‘对照’、‘映照’。修辞著作和教材差不多都作辞格收录了。《教材》说,‘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又引用了初中语文课本类似的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创作的童话《古代英雄的石像》,解放前就被选作语文课文,解放后继续被选作语文课文;90年代开始的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取消了这篇课文,大约10年之后的现行语文课本又再次把它选了进来。同是义务教育的语文课本,或弃或用,依据同是语文教学大纲的选文标准吗?正误之间,到了应该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