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作者提出講詩必須引导学生进入詩的意境,这是正确的,做法也較好。但文中有的想像和解釋还可以进一步研究,希望读者注意。  相似文献   
2.
时间:1980年10月27日上午第一、二节课班级:初二(一)班教学要求:学习、领会人物描写(对比)与议沦抒情相结合,从而深刻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费时多,收效少,同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的需要、同实现新时期总任务的需要很不适应,实在应该大力改革。要改革,就必须解放思想,讲求实效,敢于创新,勇于试验。长期以来,语文课总是教师讲,学生听;而且流行着一个口号,叫做“讲深讲透”.在这个口号下,教学参考资料总是编写的面面俱到,极少结合教学实际突出重点难点,建议如何精讲多练。举行公开课,平日教师互相听课,提意见时总是各就自己对课文的钻研所得谈体会,作补充,说这一句讲得不够“深”,那一句讲得不够“透”,某些词语还要过细分  相似文献   
4.
上阅读课,我们的老教法是教师讲,学生一边听一边抄板书。每学完一课,笔记本上抄的大都是生字正音、难词释义、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而关于文章构思的探讨、语言艺术的欣赏、写作技巧的评析等更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却一点也没记下来。这样的教学方法,收效甚微。为了提高阅读课的教学质量,必须改进教学方法。上阅读课,我们认为应当把读书的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逐步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