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中学教材的《不等式的性质和证明》一章,是重要的基础知识。这不仅是从内容看,它能使学生掌握“不等”的概念,性质及其证明方法,而且从思维方法上看,更多的则是侧重于逻辑思维。因此,提高本章的教学质量,无疑对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也有重要的意义。在本章范围内,要证明一个不等式,有四种方法:“比较法”、“逆证法”(原称“分析法”)、“反证法”和“综合法”。但教学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有着“听得懂,做不来”的感觉。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本章有着“题型变化大,推理要求严,证明方法多”的特点。因此,在学生掌握不等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在不少数学资料和一些试题中,经常出现这样一类有关整除性的问题:设p(n)=a_0n~k a_1n~(k-1) …… a_k(a_0≠0)…………………(i) 是一个关于整数n的多项式(其中,k为正整数,a_0,a_1,……a_k均为整数)。需要判定p(n)是否能够被整数m(m≠0和1)整除?(所谓整除,是指对一切整数n,p(n)均能被m整除)。例如 (1)试证:n~3-3n~2 2n-6能被6整  相似文献   
3.
近来,在不少数学期刊上讨论“一题多解“的文章较多,却很少谈及“多题一解”的问题。诚然,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根据不同的思路,应用不同的基础知识,采取不同的数学方法,灵活多变地求得同一个问题之解答的能力。特别对于重点班和数学小组的学生来说,其作用和教益都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目前大多数学生基础较差,他们对于解决某个数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等都难以具备,谈何“一题多解”!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坚持“多题一解”的训练,倒可以给学生带来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