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认为:随着苏伊士运河的通航和电讯交通的建立,中国商品出口的市场价格逐渐被外国商人控制,导致了中国对外贸易市场主权的变化;外国银行通过控制贸易进而操纵中国金融市场,导致了中国通商口岸金融市场主权的丧失,这是造成中国金融危机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外国银行通过各种手段在中国铸造和发行“本币”,构成了对中国币制主权的严重侵犯  相似文献   
2.
19世纪70年代后外国在华银行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控制(续)○汪敬虞三、流通领域货币主权的变化外国银行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控制,还得力于一个有力的辅助手段,这就是对中国币制主权的侵犯。在五口通商以前,中国的货币制度,基本上是以铜钱为主的银、铜平行本位制度。这...  相似文献   
3.
四、外国在华银行存款、放款和汇款的空前扩张除纸币发行外,80年代外国在华银行的三大营业项目———存款、放款和汇款,也获得了空前的扩张。我们不妨仍以外国在华银行的主角———汇丰银行,作为我们分析的例证。(一)存款在资产总额中的比重迅速增大让我们先看一看...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外经济关系的评价,即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产生作用的估量,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是近几年来国内论坛的一个热点。在西方论坛上,这是一个老问题。压迫论和非压迫论之争,相沿已久,这是众所周知的。近代中外经济关系,归结起来,不外贸易和投资两个方面。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在这两个问题上的看法是:西方对华贸易是建立在不等价交换扩大的基础上,因而对整个中国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西方对华企业投资是建立在中外企业利润高下悬殊的基础上,而财政投资则是建立在高额利息的基础上,因而对中国经济,特别是对新生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相似文献   
5.
寄语     
一今介署啥耐漪了不掀移啊淞衬户,希赵子探办于牢译井时可妙籍承.方/寄语@汪敬虞$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19世纪80年代是外国在华银行金融实力的扩张期,这一时期最主要的特征是金融网的扩张;这种局面的出现,与外国资本对中国内地市场的开发密切相关,资本主义世界过剩商品的对华倾销、中英烟台条约的签订、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和中西电讯交通的建立,为外国资本对华贸易的扩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综观19世纪80年代,外国资本在中国的贸易活动与金融活动是密切配合、相互策应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