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查显示,对不少新教师来说,课堂突发事件都是很难处理的一个问题。而要想有效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我们首先必须划分清楚课堂突发事件的可能类型。课堂是由师生组成的,因此,我们就可以从学生、教师以及师生关系这三个方面对课堂突发事件进行分类。基于此,课堂突发事件一般可以分为三类:因教学秩序混乱而造成的突发事件、因师生理解偏差而造成的突发事件以及因教师准备不周而造成的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访谈的方法,对高中教育目标及课程改革进行探讨。本文认为,应该从学生的立场而非成人的角度去描述高中生应有的素养,这些素养包括拓展学习兴趣,锻炼学习洞察力,注重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形成一些特长及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与此相配套,需要打通课程体系,尽量让不同学科领域"跨"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纽约大学所践行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以及所主张的选拔人才的模式,都值得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如何充分发挥师徒结对在新手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中的作用是本研究关注的焦点问题.本研究采取质化研究中的个案研究取向,对这一焦点问题进行了考察.个案显示,受惠于"多对多"师徒结对这一媒介,将新手教师所遭遇的问题变成研究的课题,通过师徒共同体一起探索,逐步解决问题,最终形成了追求契合学生心理特征的课堂管理的实践性知识.基于研究可知,实践性知识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中,通过不断建构、不断应用和不断改进而动态生成的.呈现出螺旋上升的样态;师徒结对是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的重要途径,"多对多"师徒结对作为师徒结对的创新形式,不但给新手教师提供了更多交流与沟通的机会,尤其是非正式的交流与沟通机会,还天然具备了相互学习、互相借鉴的机制,在很多方面更有助于新手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需要注意的是,在"多对多"师徒结对的具体落实过程中,尤为需要统筹"多对多"师徒结对中师傅之间的指导节奏,并关照"多对多"师徒结对中不同新手教师特定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4.
汪明帅 《中国教师》2009,(21):33-36
<正>20世纪初期所盛行的教授法,强调"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压制了学生的自发性,且不顾儿童是否消化吸收。[1]为了纠正这些弊端,学者们做了大量的努力,设计教学法的引入即是这种努力的体现之一。大量的译文、论文与专著对设计教学法做了鞭辟入里的阐述;许多学校也都亲身实践设计教学法并累计了很多  相似文献   
5.
学生的兴趣,是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问题在于,有人认为兴趣就是娱乐,不承认兴趣是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或者把兴趣看得太过肤浅,甚至认为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只要是学生所要求的。就是正当的。因此,有必要对兴趣作一考察,正确认识兴趣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学生时代受到老师的影响而选择从教,是教师职业选择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本研究以中国东部地区沿海城市一个区的全体中学教师为研究范畴,通过环环相扣的三轮研究对这一现象进行剖析。结果显示,学生时代老师的影响是他们选择从教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这种影响作用发挥背后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首先,能够对“我”的职业选择产生影响且指向教师职业的老师,往往都是“我”心目中的好教师,这是影响产生的前提。其次,通过一定的契机,这些“我”心目中的好教师让“我”对教师职业产生了积极的认知,主要体现在职业感知和个人感知两个方面,这是影响产生的关键一环。最后,积极的教师职业认知触发了“我”的从教动机,坚定了“我”的从教信念,使影响得以真正发生。研究也表明,受到学生时代老师的影响而选择从教的那些教师,大多能够薪火相传,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更投入,更容易站在学生的立场反刍如何当老师,因而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又成为了自己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因此,我们尤其需要审慎对待并重视学生时代老师的影响对教师择业的积极作用,从源头上为好教师的不断涌现创造可能。  相似文献   
7.
在现实背景下,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要义,应该聚焦到教学层面上来。在当今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既拥有具体的、丰富的经验,也不缺先进的、时髦的理论,但问题在于: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之间存在着断裂。如何弥合这一断裂?本文提出,教学法应该是一种弥合理论与实践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8.
9.
教育行动研究中的合作:为何与何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行动研究自身内涵的规定性,决定了其研究主体天然地落到中小学教师身上:他们最熟悉学校中的教育实践,熟悉课堂教学,学校中教育问题的改进也与他们息息相关。另一方面,教育行动研究对深奥复杂的理论与研究技术要求不高,研究结果也不求具有普适性,是一种“平民化”的研究方式。  相似文献   
10.
作为教师教育课程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实习一直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分析了美国教育实习变革的背景,引出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作为未来教师培养基地的现实基础;并以斯坦福大学的教育学院教师教育项目为例,解读了作为合作伙伴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在未来教师实习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从合作、实践和反思三个方面分析了美国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