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王应麟与《文心雕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应麟《困学纪闻》引述《文心雕龙》,比较集中在刘勰的诗学理论,此体现他对刘勰《文心雕龙》一书文论性质的深刻理解。《玉海》引用《文心雕龙》涉及文体较广,恰与《困学纪闻》形成对照。总集与类书在叙述文体流别时,自刘勰《文心雕龙》问世后,一般取代了挚虞的影响,王应麟《玉海》大量征引《文心雕龙》,进一步巩固了后世在编纂同类文献时,《文心雕龙》在编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此几乎形成了一个编纂传统。  相似文献   
2.
3.
“龙学”界每年都会推出数部新著,但是似乎大多逃不脱旋生旋灭的命运,研读《文心雕龙》,深切地意识到若要真正进入“龙学”研究领域,必须有长期知识学养的积累。诚如王运熙先生告诫后学,研究《文心雕龙》,既要研读原书,还要熟悉刘勰所涉及的各家作品,这确实是经验之谈!刘勰专“论古今文体”(《南史》本传),而“五四”白话文运动以降,今人旧学的底子很薄,关于古代的各类文体生疏得很,因此即使要写出一篇能够贴近刘勰本意并且传神阿堵的论文,也确实非常不易!黄霖先生治古典小说和近代文学,成就卓著,在学界享有盛誉,而在“龙学”界学者名单中,…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文化世族角度,分析了王僧虔何以在书法与音乐两个领域发表了观点迥异的意见,认为其书法理论是从艺术本体生出的看法,以抒情和唯美为追求;而以礼乐改造音乐,则体现了其维护家族政治利益的谋略。这两种不同的观点,反映了高门世族人物微妙的内心活动,而其书法理论更代表了其真实的性情需求,与南朝新变文学思潮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就王坦之与伏玄度、习凿齿的对话进行分析,认为王坦之身上折射出当时士人由经学向玄学转移的时代风尚。而这种学术的嬗变反映出了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颇具典型性。同时也揭示了当时寒门的困窘心理。  相似文献   
6.
《水浒传》第二十二回《阎婆大闹郓城县朱仝义释宋公明》有曰:“但凡客商在路,早晚安歇,有两件事免不得:吃癞碗,睡死人床!”如今神州酒店、宾馆林立,只要不乏杖头钱,出门在外,餐饮、住店,并无任何问题.可是古人若飘泊在外,丛林茫茫,真所谓凶多吉少,前程难卜.  相似文献   
7.
关于“文章学”与“文学批评”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文献学、古代文学理论方面考察,现代"文学批评"与古代"文章学"歧异分明。郭绍虞等囿于所处时代环境,以"文章"非"文学"的先行观念为主导,试图在"文章"中清理出一种纯粹的"文学"概念,实则是不能完全成立的。实事求是地还"文章学"、"文学批评"以本来面目,是中国现代学术重建的首要工作。  相似文献   
8.
《大宗师》篇所描绘的“寥天一”人生境界,给人以心灵羁绊大解脱的慰藉愉悦,假使单就这意义上看,《大宗师》置于内篇之中,自有其独特性,似乎不可或缺。但以《大宗师》篇文字与内外各篇相较看,就如读没一字无来历之诗,通篇都有似曾相识之感。文字重出者如“夫盲者无以与乎眉目颜色之好,瞽者无以与乎青黄黼黻之观”(《大宗师》)与“瞽者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曹丕的《典论·论文》提供了许多新内容。“诗赋欲丽”把诗赋文体的审美和娱乐功能推动极致。但作于建安末年的《典论·论文》,其主旨却是要消弭受儒家经学浸淫至深的士人的抵抗情绪,使士人与世无争,惟以著述为追求。  相似文献   
10.
意在探究赋体缘起,与小学家、纵横家、小说家及楚辞家之关系,证明赋体之形成及由复杂因素之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