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穆时英在其小说集《南北极》中对暴力细腻而浓烈的书写,以及其中呈现出来的同“普罗文学”大异其趣的施暴/受暴模式在当时即引起了左翼文学批评界的不安,而穆时英对其创作的“自述”则强调了他特殊的文学旨趣。《南北极》并非自觉地对“普罗文学”的皈依,它是穆时英的一次文学冒险。包括《南北极》在内的现代文学中的暴力书写产生的缘由及其本身的审美追求,还没有引起学界足够的关注和深入的阐释。  相似文献   
2.
赵树理在建国前的小说创作中,通过一系列性格迥异的“外路人“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一个为绝大多数作家所忽略的基于地缘矛盾而产生的农村世界,为农村题材的小说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维度.然而,赵树理本人对此却似乎并不自觉,以阶级分析为主流的时代语境限制了赵树理本人对这一世界的继续开掘,同时也使这一世界同文学叙述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3.
<李有才板话>和<灵泉洞>两部长篇小说,呈现出公共空间对私人空间的挤压和公共空间中心的闭合性;私人空间被呈现为公共空间,公共空间对私人则采取强烈的拒绝姿态,这种空间修辞策略充分彰显出赵树理小说对时代意识形态的特殊象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出被称之为"问题小说"的赵树理创作的另一维度的追求.作为知识分子的赵树理本人对时代意识形态的反思均较为集中地在这种空间修辞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