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培育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自律品质是时代的要求,朱熹“重理”、“尚德”的伦理思想,在大学生道德自律教育中具有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宋明时期特定的社会根源和历史背景把理学的立言宗旨锁定在道德教化的功能上,无论是程朱的格物穷理,还是陆王主张的“求理于心”,两者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强化存理去欲、提升个体道德自觉的道德修养功夫.理学家的修养功夫迎合了统治阶级加强道德教化,巩固宗法等级秩序的需要,客观上起到了维护封建社会和谐统一的功能.今天我们对理学存理去欲的道德修养功夫进行重新审视,其中仍不乏合理内容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3.
4.
从经济学与伦理学历史发展演进的关系着手,分析现代经济学“贫困化”现象的原因和表征;还研究了经济学家的伦理道德问题。现代经济学只有重新回归到与伦理学思考并重的传统上去,才能实现经济学的重新复兴,在此过程中,经济学家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儒学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已走过了2000多年,对于它是舍弃还是保留,一直以来是国人争论的问题。未文从儒学的“和合”文化入手,分析其关于人、社会、自然相互和谐的思想,旨在阐明其文化资源的地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