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除《题辞》外,共收作品二十三篇,写于1924至1926年间。那正是他在北京与北洋军阀政府及其走狗“正人君子”之流激战的时候,也正是他深感思想矛盾和为了挣脱旧思想的束缚而经历着所谓“苦闷彷徨”的时候。在写作《野草》的同一个时期里,鲁迅还写了大量的杂文,即《华盖集》正续编,以及收在《坟》里的大部分作品。过去研究鲁迅这一阶段的战斗和思想,总的说来是偏重于他的杂文,而对于《野草》则多少有些重视不足。这大概主要是因为不肯给这部散文诗作出较高的评价吧。当然,我们应该肯定,《华盖集》正续编和《坟》里的许多杂文都是致敌死命的  相似文献   
2.
孙文光主编的《中国近代文学大辞典》,新近由黄山书社出版.这部集百余名学者智慧、精心编撰的大型专题辞书,将以它知识性与学术性兼备的鲜明特色,赢得学界和广大读者的热心关注.  相似文献   
3.
朱光潜毕生持守的“主客观统一”的美论,基于对审美对象的哲学—心理学分析,前期为“意象”说,后期为“物乙”说。这一分析融会中西,特别是转向马克思主义以后,力图从审美的根源之地——物质感性的历史性实践中解说审美对象形成的秘密,为中国现代美学提出了美论、美感论一系列富于启发意义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宗白华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从艺术意境的求壳中对传统文化作批判性反思。通过对中国艺境的文化哲学基础的探寻,揭示了传统哲学的生命哲学品格;通过对未来文化的展望,高扬了“文化与自然调合”的理想;通过对“中西古今 ”关系的辩证思考,提供了跨文化研究和对古人作“同情的了解”这一富于启示意义的文化批判方法。  相似文献   
5.
宗白华对中国传统艺术境界论的创造性诠释,为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转换,提供了范导性的尝试。他以西方近代美学为参照,深入揭示出中国艺术境界论的文化哲学底蕴,使其以现代理论形态呈现于世人面前。宗白华美学思想,至今仍不失其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审美心理作为研究对象,可谓广大无涯而又精微之至.它允许而且需要以不同方法去研究,去接近. 方法服从于对象.合宜的研究方法,无非是对于被研究、被思考的对象的适应.所以恩格斯才会说:科学方法是对象的“类似物”.如果不否认各别对象的特殊性和具体性,那么,单一的、可以充作“秘密武器”的万能方法就不可能存在. 西方美学研究审美心理的传统方法是哲学方法.从柏拉图起,中经普洛丁,到夏夫  相似文献   
7.
也释“莎士比亚化”的要义——“马恩文论”学习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和恩格斯毕生热爱和崇敬莎士比亚。他们曾在各自的“自白”中表示过,莎士比亚是他们最为喜爱的诗人和作家。因此,当他们在关于悲剧《济金根》的两封信中提出“莎士比亚化”的创作要求,以之跟“席勒式”的创作倾向相对立时,有人便不假思索地断言,这不过是出于马恩在审美趣味方面的个人好恶而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