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水浒》、《西游》和《红楼》,由于其本身异常丰富复杂,所以各自成为了一门专门学问。综述这四部名著的研究历史及研究的主要问题,不仅可以加深对这四部书的认识与理解,而且对当前的古典文学研究及文艺创作是有借鉴意义的。一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各有其漫长的研究历史。在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主要是明清时代一些古典评点家的“评点”,如李贽、叶昼、冯梦龙对古典小说美学的研究,如金圣叹对《水浒》、毛宗岗对《三国》、脂砚斋对《红楼》的评论。从思想  相似文献   
2.
(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一个古国。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王朝,酿酒与饮酒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事。到商朝,奴隶主阶级已养成嗜酒习惯并以酒作为祭神的必备贡品。至周王朝,则开始设置专管酒的官职。随着社会进程与酿酒业发展,酒已日益深入于社会生活之中。至于文豪、诗人、名流者,更是同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据郭老在《李白与  相似文献   
3.
陶斯亮同志的《一封终于发出的信》,是感人至深、极不寻常的信。这是血泪与爱憎凝成的篇章,读罢使人荡胸惊魄、心潮起伏。正是悲歌一曲震人心。此信发表之后的月余时间内,便从祖国的千山万壑发出“天地间的轰鸣”,雪片似的信件,从四面八方汇到了陶斯亮同志处①。这些充满火一般炽热感情的来信,表达了亿万人民对受迫害的陶铸同志和其他革命同志的深切缅怀和敬意,对曾志、陶斯亮等同志的热情关怀和慰问,喷射了对林彪、“四人帮”的无比仇恨和愤慨。现在,这封《信》选为中学语文教材,这必将极大地激发青少年一代的革命精神,鼓舞他们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未竟之业,继承下去! 贯穿全文的爱与恨古人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情,乃文章之根本。有深沉的内在感情,才能产生沁人心脾、扣人心弦的“发愤之作”。陶斯亮同志胸中郁结十一年之久的悲愤与冤屈,一旦拉开感情的闸门,象汹涌翻滚的激流,奔腾流泻而不可阻。又如轻拢慢捻的琴音,弦弦掩抑声声思,诉说着满腔的衷曲,随着那碎心的往事的追忆,我们的心潮起伏难平。当陶斯亮同志与遭到突然袭击、处于囚禁之中的父亲相见之时,目  相似文献   
4.
喜剧描写的审美作用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水浒》作者精于在纷纷扰扰的尘世间,捕捉富有喜剧性的生活现象,加以集中提炼、概括创造,进而构置了多姿多彩的喜剧形态,形成了灵思颖慧的喜剧因素。如此喜剧描写,确有耀古砾今的思想光芒,呈现总前拓后的艺术意义。它的审美作用,它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一)科学技术和通信联络手段的迅猛发展,使现代间谍战变得异常纷繁复杂.如同现代战术往往渊源于古代战术那样,现代的用间之法,也往往是由古代间谍计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的用间谋略极其丰富.举世闻名的《孙子兵法》,曾精辟论述了在战争中使用间谍了解敌情的重要性,并阐明了间谍的种类、使用原则和方法.《水浒》里对"细作"即间谍的描写,便是古代这种用间谋略思想成功的艺术体  相似文献   
6.
世上万物没有一样是无节奏的。自然界的四时代序、潮汐间作、草木荣枯,社会生活的起伏翻腾、浪式推进、时代更替,人体内部的心脏扩收、肌肉松紧、神经张弛……凡此都可理解为差异、矛盾、对立的因素有规律有次序的交替出现,都可看作合乎规则的变化,生命力的跳跃,对立的统一。人类生活既然是这般有节奏地运行着,作为社会生活反映的文艺作品,当然离不开节奏,当然要把这种节奏带到作品里头来。而人的生理心理活动本身,不仅是有节奏的,而且时时受到外界有规律运动的影响与熏陶,因而人们便形成了一种特殊心理生理现象,如劳逸结合的需求,探索矛盾又解决矛盾的期待,亦即节奏美感的要求。可以讲,正是先有对节奏的美感,才逐渐产生艺术的。再者,情感乃是文艺的一个基本特征,而情感活动本身,体现为节奏;情感活动的表现,也要依靠节奏。所以,凡是文艺作品都是有节奏的;没有节奏便没有真正的艺术。  相似文献   
7.
人物性格刻划与故事情节安排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艺术课题。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中,从重“事”不重“人”,到“人”、“事”并举,是一大进步。《水浒》等名著的问世,则是标志这一巨大进步的里程碑。《水浒》中,每一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过程,都是生动曲折的情节,而这情节又恰恰是性格的历史。这种性格与情节的和谐统一,即是《水浒》独步古人的贡献。本文仅就《水浒》性格与情节关系的艺术处理,说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谈教学风格     
艺术风格的形成被看作是一个艺术家成熟的标志。教学是否也有风格可言呢?人们都说教学是一门艺术。加里宁说过:“教育是一种艰巨的事业。优秀的教育家们认为,教育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吕叔湘说:“真正成功的教师,确实是个伟大的艺术家。”由此我想到,如同艺术创作需要用心追求独特风格那样,在教学中也存在着风格,也应提倡不同教学风格的自由竞赛。  相似文献   
9.
数百年来,《水浒》带着它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征服了一代一代的读者,它令人激奋,给人美感,尤其是那使人捧腹“绝倒”的诙谐趣笔,更使世世代代《水浒》喜好者爱不释手、赞不离日。如此喜剧性的审美价值,一直得到评论家们的高度赞赏。著名古典评点家金圣叹,便随时随处从《水浒》里撷取一切可笑的喜剧现象,加以批点,并广泛运用“绝倒”一词予以表述。如第二十四里就用了四十多个“绝倒”来点明潘金莲“好色”、西门庆“撒奸”、王婆“爱钞”的可恶可笑。第三十八回里用十个“绝倒”来说明李逵那天真烂漫、可  相似文献   
10.
《水浒》反映了一个人间世界,也绘出了一个与人密切相关的动物世界。人与动物,向来结下“不解之缘”,在古代社会尤其如此。因此,各种动物“步入”人类各个门类的艺术境界里,就成为自然而普遍的现象了。在众多写到动物形象的古诗文中,不朽名著《水浒》可谓是首届一指的姣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