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在教学实践中的相互渗透;提升教师人文素质有利于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强化支撑个体生命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学校应把提高教师人文素质作为师资培养的重要内容,列入培训计划;适时开展人文问题研讨、举办人文教育经验交流;制定教师守则和师德规范,激励教师形成高尚师德、良好教风和文明仪表。  相似文献   
2.
传统外贸跟单实务课程教学方法以知识讲授为主,以能力训练为辅,很难达到课程授课目标。基于工作过程开发外贸跟单实务课程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很好解决传统模式的弊端。这种方式开发课程应采用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形式,以真实的产品为载体内涵,以职业资格为课程标准,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突出培养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工科类高职院校长期重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忽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导致学生形象思维薄弱、创新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低、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要扭转这种现状,使高职教育获得长足发展,就应该加强人文教育的管理和领导,搞好人文教师队伍团队建设,努力提升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通过向职业院校和企业发放调查表,调查并分析职业院校和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不同需求和矛盾,研究如何建立双方的利益平衡机制。最后得出,只有通过政府扶持,校企双方努力搭建保障机制和运行机制,或者通过职教联盟和职教集团等新形式实现双方利益平衡,校企合作才能长远,并给双方带来收益。  相似文献   
5.
高职校园文化与工业文化相融合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高职校园文化与工业文化相融合,是践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道路的需要,是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的需要。为此,在校园物态文化建设方面,应建设各专业发展的博物馆或展览馆,按照优秀企业的做法建设实习实训室,设置工业文化长廊;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制定教师和学生工业文化素养行为规范;在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方面,要将工业文化融入校园文艺活动、第二课堂活动、社团组织的建设之中;在校园心态文化建设方面,引导学生养成勤学善思、文明守纪的良好习惯,注重对学生工作价值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双减”政策的出台后,教育培训市场被整顿。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培训领域新的风口,将会迎来大量教育培训机构的转入。面对教育培训机构的竞争,职业教育未来要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走优质化高质量办学之路;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要求,走创新型现代化办学之路;要适应产业发展新需求,走产教融合的办学之路;要适应市场发展需求,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之路。  相似文献   
7.
利益是人活动的内因,对利益的追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驱力。职业教育集团因成员单位经济成分不同,在各自利益诉求上存在分歧。构建符合集团各方利益的运行机制才能促进集团可持续发展。在利益驱动视角下构建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要建立市场主导下的利益驱动机制,建立互惠共赢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机制和政府引导下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为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服务的“一三二一”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为企业提供及时到位的科技服务,是高职院校探索的课题。文章阐述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逐步建立起“一三二一”科技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职教育获得蓬勃发展。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而教师的人文素质水平却普遍偏低。因此,提升教师人文素质,需要高职院校进一步培养教师高尚的人格、专业化水平,为教师提高人文素质创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高职二年制“两课”课程体系的建构,遵循课程设置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教学内容符合用人单位、教师、学生的实际需求,课程学时安排符合教育部规定的学时数的原则。课程体系建构过程中要解决好教材的编写、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师资队伍建设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