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
两极格局是指在雅尔塔体系下,以美苏为中心,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后来演变为美苏争霸的国际关系格局。笔者对战后两极  相似文献   
2.
图表类历史选择题是指以图表为载体,考查考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概括及知识迁移的学科能力。历史图片、漫画、邮票、地图和各种数据统计表等,它们简明直观、新颖活泼、信息量大、能力要求高,已成为高考命题的常用形式。  相似文献   
3.
<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特征是历史思维,而历史思维的表现之一,是基于史料的思维。在“无价值不入题,无情境(史料)不成题,无思维不命题”的背景下,深入剖析高考试题背后的思维逻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2022年高考试题,谈谈基于史料的历史思维的常见视角。一、整体把握,注重思维的广阔性(完整性)整体思维,又称系统化思维。它要求将一系列零散的问题进行有序整理,并以全面的、整体的视角分析。历史试题的题干往往不止涉及一个历史事件,还涉及一个时段历史事件的前后变化。  相似文献   
4.
高考试题是指导高考备考的风向标。研究高考试题特点, 分析高频考点和命题视角,有助于提高一轮备考复习的有效性 和针对性。本文通过分析《工业革命》高考试题,探究高三历史 备考复习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由传统的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化,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的过程。一、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一)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6.
高中历史新教材打破了传统的“通史”体系,以“专题”的形式,将古今中外的历史编成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新教材在给人耳目一新感觉的同时,也存在着知识系统不够完整,同一时期历史现象的联系不够紧密,跳跃性大,各模块之间历史知识的重复等诸多问题。“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方法就是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三次巨变的第一次,具有深远的意义。如何全面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民主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所经历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探索拯救祖国的道路,不断走向成熟。一、从中共一大到中共二大1921年7月,中共一大制定了要实现共产主义的革命纲领。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一开始,就确定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党的根本目标,并坚持用革命的手段实现这个目标。这与一切资产阶级政党和其他非无产阶级政党有着根本的区别。但纲领中“推翻资产阶级专政”的提法,说明中国共产党想跨越民主革命阶段,一举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表明党对当时…  相似文献   
9.
一、识破“条件陷阱”,提高审题能力 历史选择题不同于材料题和问答题,其特点之一是审题即是答题。因此,提高审题能力显得特别的重要。审题时,要对题干中明确规定的或隐含着的时间、空间、角度、次数等等限制条件都要看懂、审清,避免落入命题者设置的“条件陷阱”,造成失分。  相似文献   
10.
十月革命后,苏联(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广大农民的土地和产品分配问题,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1.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1917~1918年)十月革命胜利后,为巩固苏维埃政权,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土地法令》。该法令规定:(1)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2)地主的田庄以及一切皇族、寺院和教会的土地,连同所有耕畜、农具、农用建筑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直到召开立宪会议时为止。(3)任何毁坏被没收的即今后属于全民的财产的行为,都是严重的罪行,革命法庭应予惩处等等。《土地法令》的实施,改变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消灭了阻碍经济发展的农奴制的残余,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无偿获得了1.5亿俄亩的土地,他们不再向地主缴纳地租和支付购买土地的费用,农民的物质生活状况得到改善了;同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