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7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策划编辑的信息素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息素质是策划编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素质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利用与开发能力等.  相似文献   
2.
从历年安徽省初中数学中考选择题的分值来看’ 所占分值比重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教会学生数学选择 题的常用解法,避免因为粗心大意或审题不清等因素导致解题 错误情况的发生。本文结合历年来安徽省中考一些典型的选 择题作为例题,对其的常用解法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学生掌 握中考选择题的正确解题方法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3.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识起源于活动,认识是从活动开始的,活动在学生的智力和认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认知又在活动中得到巩固和强化.它可以使班中每个同学都得到与语言的直接接触,使更多同学得到锻炼的机会,更体现出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许多党报适应形势需要,都办了经济专刊,不少人认为这就是加强经济报道力度的有力措施,笔者以为不尽然。办经济专刊固然不错,但假如所办的经济专刊没有针对性,不是读者想要了解、掌握、有用的信息,那么刊登再多的经济文章也不过是“满纸荒唐言”,是乏味的空谈。这样的专刊不办也罢,办也是浪费。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古代编辑活动的基本方式中国古代编辑活动 ,大致上可分为官家编辑活动和私家编辑活动两大类型。纵观这些活动 ,我们发现古代的编辑活动与著作活动是紧密相联的 ,编者往往既是著者 ,又是校者 ,是融编纂、著书、校雠为一体的。由于所编书籍的体裁不同 ,编辑的方式也多种多样 ,主要有编纂、校雠、注释三种基本方式。1 编纂编纂作为古代编辑活动的一种方式 ,它的基本特点是 ,为实现一定的著作目的 ,广征博引前贤材料 ,艺术地剪裁熔铸 ,以特有的编辑体例 ,编成新的书籍。它既是对前人书籍收集整理的过程 ,又是在前人基础上注书立说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社会消费升级并且日益多样化。人们更加追求自我收入,均衡发展,环境质量和幸福指数。这个由经济而引发的重大转折时期,向媒体,尤其是向承担经济报道的同志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指导这一时期的经济报道,用什么样的观念引领人们的经济活动,这对于推动转型时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一篇文章的成功可能有偶然的因素,如灵感和机缘,那么,一个地方党报专刊办得成功与否则更多地取决于周密的策划。此话不仅是本人从业多年来实践的结论和体会,也符合古人的名言,叫“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专刊不像一般写文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预”的作用更显其大。  相似文献   
8.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识起源于活动,认识是从活动开始的,活动在学生的智力和认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认知又在活动中得到巩固和强化。它可以使班中每个同学都得到与语言的直接接触,使更多同学得到锻炼的机会,更体现出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使小组活动丰富多样,使它更好地服务于语言学习这个目的呢?  相似文献   
9.
教材和专著的编辑出版工作是一项学术性业务性很强的创造性工作,要求编辑人员具有全心全意为作者服务的思想、比较宽广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娟熟的编辑业务知识。我在本校教材和专著编审出版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和体会。一、编辑出版本校教材、专著具有重要意义1.一个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校的教材和专著,可以及时有效地反映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成果。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形成文字,编印成书,才能产生更广泛、更深远的影响。2.有利于提高教学和教材的质量。出版的教材和专著一般都是在原有的教学讲义和科研论文…  相似文献   
10.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早在5年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突破了10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一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达到1000美元后即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进入转型期。转型时期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发展时期,其经济结构变动深刻,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第一、第二产业比重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