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面抗战爆发,冯先生随着清华大学流亡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民族兴亡"启示和激发"了冯先生的爱国情愫。为了复兴中华,他奋笔创造哲学体系,同时还直接投入联大的爱国活动。他出任校歌校训编制委员会主席,与同仁们殚精竭虑地一起进行创作,其中著名的校歌、进行曲的歌词以及纪念碑的碑文,均出自冯先生之手。冯先生的美文极大地张扬和鼓舞了联大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抗战胜利的信心,促使了师生们的思想得到净化和升华,为联大培养爱国志士和世界一流人才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冯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永垂青史。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发动的新文化运动,实质是一场文化创新运动,具有三个主要特点:1、时代性:陈独秀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认为只有民主与科学才能救治中国,这是最大的文化创新。2、自主性: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和封建思想文化的灌输,在国人头脑中形成的皇权思想和奴才意识根深蒂固,这是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陈独秀提出要“改造国民性”、提高国民素质、主张人格独立、“自主的而非奴隶的”。陈独秀的这个思想,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3、开放性:陈独秀面向世界,提出新的文化思想应当是“世界的而非锁国的”。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3.
管子传承史伯的"和实生物"说,认为人之生、人心之和谐、人之长寿,以及天地之美等皆由和而生。"和生"具有普适性。在"天时""地利""人和"中凸显"人和"。管子通过上下不和、大臣不和、万民不和的危害性,明确提出"不和不生"的观点;又明确提出"和则能久"的"久生"的观点;强调"察和之道"之不易,都是对史伯"和生学"的发展。管子"和生"思想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政治参与成为当今民主政治建设的一种新形式与新途径。通过对安徽省5所本科院校的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关心国家政治,愿意参政议政,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已成为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受网络监管措施不力、自身政治素质不成熟等因素影响,大学生容易被网络上错误舆论诱导,导致盲从行为和群体极化现象。需要采取措施,加强网络监管,提高政府有关部门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反馈效率,以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效能感,激发大学生更高的网络政治参与热情,使其积极发挥"正能量",为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是陈独秀思想的主旋律。他参加了辛亥革命,经受了胜利与失败、成功与挫折的严峻考验。在严重的困难面前,他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由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者前进为共产主义者。他发动新文化运动,领导五四爱国运动,创建中国共产党,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柳下惠不愧为古代谔谔之士的典范。孔子、孟子和荀子以及《国语》都充分肯定了柳下惠的“直道”,并把他的“直道”与“和道”紧密结合在一起。孔子高度评价柳下惠为“贤人”。孟子更高度评价他为“圣人”。柳下惠的“直道”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很大,孟子说:“闻者莫不兴起也。”张岱年先生是柳下惠“直道”在当代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7.
老子<道德经>中的"和谐"思想极其丰富,极其高明.文章主要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和谐"的哲理来弘扬老子的"和谐"思想,作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宝贵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根据《管子》一书撰写管仲的传记。主要是管仲的"轶事",首先述评了管仲与鲍叔牙终生的莫逆之交,管仲体认到"鲍叔知其贤";其次述评了齐桓公称霸,用了"管仲之谋也"。他概括为:一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加强道德建设;二是"以民为本","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又述评了管仲善于化祸为福,转败为胜的"轶事"。因此,他高度评价:"管仲世所谓贤臣。"  相似文献   
9.
管子传承史伯的“和实生物”说,认为人之生、人心之和谐、人之长寿,以及天地之美等皆由和而生。“和生”具有普适性。在“天时”“地利”“人和”中凸显“人和”。管子通过上下不和、大臣不和、万民不和的危害性,明确提出“不和不生”的观点;又明确提出“和则能久”的“久生”的观点;强调“察和之道”之不易,都是对史伯“和生学”的发展。管子“和生”思想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老子和谐思想博大精深,全面涵盖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身与心三大和谐。对老子关于人的身与心的和谐问题,论者较少。本文仅从"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少私寡欲"、"知足"、"知止"……;"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三个维度,进行初步探讨,弘场老子有关这方面的智慧,以帮助我们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当下,为构建身心和谐获得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