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九年制义务教育《生物》教材第一、二册各章节全部采用“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你知道吗?四个栏目,生动简明阐述教学目标所要求的知识点。  相似文献   
2.
应联邦德国巴州赛德尔基金会之邀,我作为自然科学考察组,生物专业成员,于1984年1月23日——4月13日对联邦德国巴州小学科常,各类中学的生物学教学情况作了为期16周的考察。在迪林根的12周听了不同类型中学的生物课,小学科常课及教师进修学院生物教师短训班的课。参观了各校标本室,实验室。並和生物教师进行了多次专业性交谈,现将考察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生物》教材(七年级第一、二学期共二册)的编写形式、结构体系、内容的分析,对教法、学法的研究,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对照“面向21世纪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二期课改工程)”,剖析《生物》教材在培养初中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中所起的作用.为“二期课改”新教材的编写提供客观详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开展科学课程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它不同于传统的基础学科教学,可以采取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甚至探究与合作双管齐下的方式,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体验科学家进行探究的心理和实践历程,从而具备相当的科学素养、团队精神、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5.
《自然常识》是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课程,如何在自然课的教学中运用浅显的语言正确地阐述有关科学概念是很值得得探讨的。本文就市编自然教材的第二册第6课《种子》,第四册第13课《种子的传播》,第14课《种子发芽》等章节对“种子和果”实谈一些个人看法。市编自然教材第二、四册重复出现三次有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同济中学生物组王企宏老师的二节《苔藓植物》实验教学课颇有借鉴之处,现介绍于下,供大家参考。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生自己课前采集,课内观察,掌握苔藓植物的生境、形态、结构等主要特征。 2.通过对孢子、原丝体、孢子体的观察,掌握苔藓植物的生活史。了解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的主要区别。二、课时安排: 大纲规定课时数为苔藓、蕨类植物各1课时,王企宏老师根据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将《苔藓植物》安排2课时,《蕨类植物》安排1课时。  相似文献   
7.
将多元智能理论整合到生物学的教学和实验过程之中,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育经验,使他们在掌握课程知识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智能和各方面的能力,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