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译有所为——析功能翻译理论》(2004)是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代表之一诺德(Christiane Nord)的一本专著,该书对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主要代表如赖斯(Reiss)、曼塔里(M?ntt?ri)、弗米尔(Vermeer)等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梳理,并针对译学界对功能翻译理论的批评,提出了自己的“功能+忠诚”的翻译原则,作为对功能翻译理论的补充。该文拟对该书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并对其主要理论观点作出一点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预设成为语义学和语用学等领域研究的热点。然而在翻译界,由于预设的特殊复杂性,对预设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文章并不多见。本文从预设的概念出发,介绍了预设的基本类型,并通过提出“预设对等”和“预设缺省”等概念,粗浅地探讨了预设理论对翻译策略选择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译有所为——析功能翻译理论》(2004)是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代表之一诺德(Christiane Nord)的一本专著,该书对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主要代表如赖斯(Reiss)、曼塔里(M?ntt?ri)、弗米尔(Vermeer)等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梳理,并针对译学界对功能翻译理论的批评,提出了自己的"功能+忠诚"的翻译原则,作为对功能翻译理论的补充。该文拟对该书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并对其主要理论观点作出一点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翻译的多元系统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论背景,该理论创始人埃文-佐哈尔的理论观点、理论贡献及该理论存在的问题与局限性.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多元系统理论为翻译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论社会文化语境下译者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翻译观念中,译者作为翻译主体、民族文化构建及文化交流的重要参与者,其身份非但未得到肯定,而且还被边缘化.译者被定位为"仆人",甚至有人认为译者"死"了.文章拟从英汉语互译的实践出发,探讨译者主体性在社会文化语境中的语言语境与非语言语境两大领域的诸多方面,如,英汉句法差异、行文习惯差异、形式逻辑思维差异等方面的体现,从而肯定译者的主体性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洪溪珧 《惠州学院学报》2013,33(1):59-62,72
近年来,不少学者从文学文体学、社会语言学等理论视角对文学作品中的各种语言变异现象及其翻译作过研究,但鲜有学者用更具操作性的语言学理论对中文小说中矛盾词汇搭配变异及其翻译作过探讨。矛盾词汇搭配变异在文学作品中往往具有引人深思、强化主题等文体功能。文章拟用关联理论对小说中矛盾词汇搭配变异及其翻译作一研究,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在全国各类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其占优势的专业往往是某一"主打专业"(如广东金融学院的"金融"专业),而其他专业如外语通常则服务于该主打专业.因此,摆在此类高校外语系面前的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既要培养外语专业的毕业生,又要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特长的毕业生.当前,翻译专业(方向)在全国各类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开设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文章旨在梳理广东金融学院外语系自招收翻译方向的本科生以来,在翻译教学方面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期为其他类似高校外语系翻译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之用.  相似文献   
8.
《昆沌之美》(The Aesthetics of Chaos:Nonlinear Thinking and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2008)是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Michael Patrick Gillespie将后爱因斯坦物理学中的新成果——混沌理论的一些观点或概念运用于文学批评的一部专著.本文对该书内容进行逐章介绍,最后对该书进行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