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教育   5篇
  2022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胜任力模型是中小学校长培训、评价、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笔者综合分析国内外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对中小学校长胜任力卓越模型、基准模型、通用模型的相关概念、内涵、构建方法进行辨析;对我国中小学校长胜任力模型实证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梳理、甄别和分类,研究对象涉及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小学校长,样本总量2793人。基于实证研究文献样本,运用元分析方法,从理论上构建我国中小学校长胜任力卓越模型、基准模型、通用模型,为中小学校长选拔、培训等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已成为我国教育界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但是,从知识的角度来研究创造力的成果并不多,运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来研究创造力的成果更是鲜见。因此通过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来认识和探讨创造力问题,并以此揭示知识与创造力的关系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简介(一)知识的本质及其分类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贮存于个体的是个体的知识,贮存于个体外的,即为人类的知识。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普遍把知识分为两大基本类型,即陈述性知识(declar…  相似文献   
3.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基础上,孔子形成了丰富而具有科学性的教育思想。《论语》中涵载的基本教育观念、课程、教法、教育评价思想等,对我们当前的教育改革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决定了评价对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作用。评价并不能直接使学生产生创造力,但它会促进或抑制学生创造力的形成,从而影响创新教育的开展。创新教育要求评价作出与之相适应的改革。 一、评价目的的转变——创新教育评价注重学生的实际发展 应试教育体制的客观存在与传统的教育观念决定了教育必须在各个层次上筛选适合于教育的对象,以及适合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这样,评价就演变成了选拔和淘汰学生的工具,以甄别良莠,区分水平。这种评价只能让少数人升入高一级的学校接受教育,而忽视绝大多数人接受教育的机会,也就失掉…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的教育改革,培养创造能力已居于核心位置。创新教育的提出,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了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的紧迫要求。同时,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要。因此,改革传统的教育评价制度,建立完整的、科学的、客观的创新教育评价体系,是当前真正落实创新教育的一大举措。本文拟对创新教育评价的特点进行一些探讨。一、创造力的含义关于创造力,已产生多种不同的观点,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来解释创造力。但创造力的定义中,都忽视了知识对创造力的价值和作用。综合不同观点,我认为:创造力是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