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7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逐渐普遍,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和创造力,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担负的主要任务。因此笔者平时注意教学原理,探索教学规律,总结教学经验。为此,从中发现:课内自读课不但有文质兼美——丰富多彩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而且还肩负着传帮带的起承转合的多重任务,并可用下列式子表示: 讲读课导传(?)巩固课内自读课帮带(?)巩固课外自读课  相似文献   
2.
目前,课标的颂布,新教材的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实验,均需公开课起到指引和研讨的作用,因此公开课应在三点上下功夫。 一、提出问题--设定目标,目标一般应分两类:知识能力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只有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做到文道统一,才能做到教时有的放矢,学时有标可照。  相似文献   
3.
《伤仲永》是宋代王安石所的借事说理的章。旨在以方仲永为例,阐述后天教育在人成长中的重要性。方仲永幼年天资过人,后来“受于人不至”,最终“泯然众人矣”。方仲永所经历的变化,给人们留下了遗憾和沉重的思考,我们掩卷思索后不禁要问,这是谁之过?  相似文献   
4.
襄阳和枣阳是邻近县市,通过教研教改单位的铺设,沟通了两地教育教学教改探讨和交流,结合《爱莲说》,我们发现了教材中的诸多美育因素,并把它贯穿于教学之中,不妥之处,请同仁指正,力争完美。  相似文献   
5.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脍炙人口的名篇,通过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带有神话色彩,展现了愚公不怕困难、克服困难、战胜困难这一艺术形象,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现在学习此文,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校本课程概括起来有五性:弥补性、地方性、灵活性、综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目前,语文教学中的德育问题虽说越来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但是细分析起来,仍有相当多的老师把问题狭义化了——只注重分析课文时所涉及到的德育问题,而忽视了它的广泛性。笔者认为,还可以把德育渗透到作文教学中、板书设计中、以及字词句的教学中去。甚至还可以把它延伸到课外。一、作文教学中的德育。作文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我们不能单纯地就文论文,也应该着眼于育人。我们知道:每册课本中对作文都做了具体安排,有题可依,有  相似文献   
8.
在作文教学中.我大胆提出“五个四”的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木兰诗>是篇脍炙人口的课文,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并且产生了积极影响.它的成功不但在于把诗歌和民歌有机融为一体,还塑造了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完美形象,从古流传至今甚至到将来,我们学习研究这篇课文,应该重点放在文体和人物研究上.  相似文献   
10.
襄阳和枣阳是邻近县市,通过教研教改单位的铺设,沟通了两地教育教学教改探讨和交流,结合《爱莲说》,我们发现了教材中的诸多美育因素,并把它贯穿于教学之中,不妥之处,请同仁指正,力争完美。一、结构美。《爱莲说》设计两段文字,119个字,短小精焊。但作者是匠心的,第一自然段善用描写记叙的方法,以实写见长;第二自然段以议论抒情为重点,以虚写为多见,使虚实结合,叙议生辉,天衣无缝,构成完美的有机整体。二、线索美。本文的线索是“爱”,它独特而新颖,把“爱”当作感情线索,使它贯穿全文,使全文连缀成篇。全文共八句,“爱”字出现七次,几乎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