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调查表明,学生对大学英语写作的认同程度与写作应有的作用与地位不相称。造成这种状况的原由既有社会的现实要求、考试等外部因素,也有传统写作教学本身的内在不足。文章以伯克的认同思想和学生之喜闻乐见为出发点,通过梳理、应用输入输出理论的辩证关系,探讨有效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对写作的认同,在满足社会、学生的现实需求和英语能力的全面提升上取得平衡。  相似文献   
2.
比彻的修辞形势理论对修辞形势这一概念作了清晰的表述。比彻强调修辞者需要通过适切的话语反应“动员”受众,使受众在思想和行动上完全参与到相关形势之中而成为改变现实的干预力量。如何实现“以言动众”正是适应修辞形势的关键。现当代修辞大家的思想洞见和美国反恐话语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此做了生动注解。  相似文献   
3.
修辞情境是当代西方修辞学最为瞩目但却尚存争议的概念之一。著名修辞学家Bitzer认为有情境才会有话语的存在,修辞话语是应境而生的适切反应。修辞学者Vatz则强调情境是藉由话语建构,并批评Bitzer完全忽略了修辞者作用和话语的建构力量,从而产生话语伦理责任无法认定和修辞学科地位低下等重大问题。然而,这些质疑却是对Bitzer理论的误读,而且究其本质不过是对相关学术情境做出的适切话语反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