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23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高攀龙的性理学说和文学思想有着精微繁复的联动关系。复性是高氏的学术追求,也是其文学创作观念展开的内在理路。高攀龙认同作诗是排遣不平之情的主要方式,但他同时认为诗歌的遣情功能十分有限,且使作品有为情识所累的危险,“摄情归性”是诗歌摆脱上述困境的必然途径和学理依据;无意而工指“自然不待用力而能”,它既是文学发生的原理,又是文学创作的方法,这源于性的“天然本色”和体认工夫;穷而后工指“善承困而善言文”,“患难透性”诠释了这一文学观念的丰富内涵。高氏文学创作观与复性思想在理论形式上高度融洽,但他的文学实践却与之既有统一又有背离之处。  相似文献   
2.
星期五     
作者独白:1986年1月26日出生在苏北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梦,牵着我走出“牛羊归暮唱,鸡犬闹天明”的小院,来到当地最好的学校。就着馒头啃着书本,我期盼能在铅字堆里拾到一块金砖。回报家乡,是我眼下实实在在的原动力。几个满脸胡茬的人将我擒住,把我拖到一个巨大的木制的十字架旁,说我要为我的高考落榜付出代价,钉子扎入我的手心,血开始往下流……我被惊醒,从桌上的书海中猛然抬起头。这时时钟刚刚敲过了十二下,星期五到了。灯光像夜幕的炊烟柔和得难以捕捉。我自言自语:“滴滴答答就是时时刻刻。”康熙皇帝曾经对着…  相似文献   
3.
明代性理诗人有其遵循的较为稳定的诗歌传统,大致可分为《诗经》风雅传统、效陶传统、崇杜传统以及理学家诗歌内部承续传统。他们认为《诗经》义理完备,存乎天道,是诗歌创作的经典范式和最高标准;陶渊明的性情和诗风高度契合性理诗人的理学思想,故有道者之诗多效陶;杜诗拘于声律对偶,工夫义理不及《诗经》,但其诗风雅健,且有道学气象,而致性理诗人疑杜与崇杜并存;以邵雍、陈献章为代表的理学名家的诗歌乃合乎天道者之言,明代性理诗人热衷对此鼓吹宗尚,由此形成了因承有序且相对封闭的诗歌审美传统。这四种传统对应了理学与诗歌深度融合的四重理路。以理学为核心,以与理学的关联程度为半径,可以将明代性理诗人的诗歌传统划分为四个圈层,依次是理学家诗歌内部承续传统、风雅传统、效陶传统、崇杜传统,最终聚合为一个兼备诗法、诗评与诗作的“同心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