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是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目的,有意识地对人的发展施以影响的活动。在教育活动中,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学校课程,它在教育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所谓“课程”,就是关于越育内容的选择与设计,以及如何进行培养和训练.社会对人的发展需要,应体现在学校课程之中,通过各门课程的教材来实现.当然,设计课程和编写教材要遵从儿童、青少年身  相似文献   
2.
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是教育战线九十年代必须全力以赴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提高民族素质、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九十年代整个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重点,它不但关系着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因此,可以这样说,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史上空前的壮举,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伟大战略工程.因此,要坚决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在本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现在看来,完成这项艰巨任务的主要困难在农村,为此李岚清副总理对农村教育改革作出重要批示:“多数农村初中应适当进行职业教育,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农村义务教育主要不是为了升学,而主要为了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有农业科普知识的现代化农民和乡镇企业的职工,要把‘农科教’很好地结合起来。这个指导思想不解决,农民家长、孩子、干部对义务教育不会有积极性。”为了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我国农村教育问题的关注,共同探索改革我国农村教育的途径,国家教委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同本刊编辑部合作,从今年第1期开始在本刊特辟并共同主办“农村学校课程教材改革探索”专栏,陆续刊登有关探索农村教育改革的文章。本期刊登游铭钧同志的文章,以期围绕农村教育问题展开讨论,为农村教育改革献计献策,欢迎大家踊跃参加。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的课程教材在基础教育体系中占有中心位置,教育方针的规定和培养目标的要求,集中的、具体的表现在中小学的课程结构和教材内容中,它直接地关系着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因此,中小学的课程教材建设在整个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历来受到高度的重视。 一.我国中小学课程教材建设的历史状况  相似文献   
5.
中国学校课程教材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学校课程教材的改革游铭钧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十分重视学校课程教材的建设。建国初,毛泽东主席就指示教育部,要调集一批教育专家,集中力量制订学校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并编写各门课程的教材。为此,中共中央决定成立“语文教学问题委员会”和“历史教学...  相似文献   
6.
关于农村学校课程教材改革的意见国家教委游铭钧党的十四大提出在本世纪末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这是一顶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关系到我们国家在21世纪赶上或超过中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艰巨任务。完成这顶任务的关键问题是改革我国农村...  相似文献   
7.
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认真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定,必将在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李鹏同志在报告中提出:“要根据初、中级专门人才的需求情况和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有计划地实行小学后、初中后、高中后三级分流。小学后的分流,主要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尚未普及的地区进行,相应发展初级职业教育。有的地区,九年义务教育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一些职业教育的课程。”这是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振兴经济的必由之路,是我国在改革教育结构上的重大决策,是符合我国国情和教育现状的改革措施。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这项决定,根据近两年我们对农村学校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调查研究,提出在农村少数地区实行小学后分流,试办农村综合性初中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目的,有意识地对人的发展施以影响的活动。在教育活动中,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学校课程,它在教育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课程的研究涉及教育内容的选择与设计,以及如何实施和评价。社会对人的发展的需要,应体现在学校课程之中,通过各门学科的教材  相似文献   
9.
景山学校自从1978年恢复为重点实验学校之后,一方面进行恢复整顿;一方面即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工作的一系列指示,逐步进行各项教育改革实验。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研究,提出了初步的改革设想,并进行了初步的实验:在学制方面,实行  相似文献   
10.
如何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是一场深刻的变革,需要实现一系列的根本改革。 一、教育目标的转变 “应试教育”的目标,是为适应升入高一级学校的需要,最后把学生培养成为某一学科的“英才”或“专家”。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具备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