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游韵  谭斌 《教育学报》2009,5(1):25-32
儿童作为一种悖论式的存在,一方面寄托着成人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另一方面又承受着来自成人世界以"小红花"为标志的对其天性的规训.这一悖论通过文学艺术中"另类儿童"的"小红花情结"得以显现.论文从描述影视文本中"另类儿童"的教育经历入手,反思以"小红花"为代表的制度化教育对儿童天性的规训,揭示教育在"天性与规训"之间的矛盾.论文受现象学教育学的启发,提出要尊重"儿童的秘密",在敬畏、尊重儿童天性的基础上给予其一种"恰当的教育关心",将儿童基于天性的成熟和发展合理地纳入到社会需要的轨道中.  相似文献   
2.
杨小微  游韵 《教育研究》2021,42(3):135-148
作为全球现代化"后来者"的中国,要走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教育现代化道路,应持何种视角并据此指导自己的行动.通过透析历史与当下背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本土基因成为探寻要点.在此基础上,探讨教育现代化中国视角的基本构成,包括中国现代化的性质研判、立场持守和视角选择;厘清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要义,在于对经典现代性的扬弃;梳理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维度以及重政策导向、抓主要矛盾、唤基层活力等重要特征.从这一视角出发,聚焦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如下基本判断:激活内生动力、选择跨越式发展路径、提升特色意识和创新精神,以期形成中国教育现代化"一地一案、分区推进"和"一校一策、生动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游韵  梁言 《教育发展研究》2023,(Z2):100-110
继侧重于认知领域的PISA之后,OECD于2018年正式开展针对非认知领域的社会与情感技能研究(SSES)。面对长久以来学界对国际测评以单一标准评测多样文化的质疑,OECD针对SSES的跨文化可比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合法性自证。然而,通过对SSES相关报告进行文本分析,并结合本土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本文指出,OECD的跨文化可比性自证存在诸多问题。进一步的分析表明,SSES的测评框架所依据的西方大五人格模型难以准确测量包括中国人格在内的非西方人格结构,且心理测量与教育测评存在本质差异,后者根基于“何为好教育”的文化诠释和价值导向。对于我国而言,在充分理解和重视国际测评意义和优势的同时,应直面当前测评框架的跨文化局限性,以更加文化自觉的立场,进一步探索将具有普遍意义的中国价值融入国际教育测评体系的可能方式。  相似文献   
4.
面对“人类世”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教育被寄希望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有效手段。然而,现代环境教育理念和实践并没有带来期望的效果。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共同世界研究共同体所作的《学会与世界共同生成:为了未来生存的教育》报告反思了当下由西方二元论和人类中心主义所塑造的现代环境教育中人与万物的分离,倡导人们以一种生态系统之组成部分的姿态,去感受和理解与万物共同生成的过程,通过具有生态意识的未来教育实现生态正义。报告是共同体成员在汲取后人文主义、生态女性主义和原住民本土文化理论资源的基础上,提出的共同世界教育学理念的集中体现。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与中国哲学传统中对“万物相联”与“和谐共生”的强调不谋而合。同时,中国哲学传统能够在审美的维度上进一步扩展其对人与生态命题及其教育意义的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