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设的定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一律是预设定义之母。抽象预设定义和具体预设定义都是来自同一律。抽象预设定义适用于解释任意一个命题与其任意一个预设之间的关系。具体预设定义适用于解释任意一个命题与其具体预设之间的关系。从抽象预设定义可以引出抽象预设使用规则,从具体预设定义可以引出具体预设使用规则。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逻辑系统的形成依赖于特定的哲学的支配和指导,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研究亦离不开其逻辑研究,但亚里士多德逻辑系统不是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研究中分离出来的。作为一门具体科学,亚里士多德逻辑系统是古典自然语言逻辑系统,它的元系统不可能从哲学研究中产生。事实上,在亚里士多德理论体系里,逻辑理论出现在前,哲学理论出现在后。  相似文献   
3.
论亚里士多德逻辑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不是亚里士多德逻辑的起源。亚里士多德逻辑系统是古典自然语言逻辑系统,它的元系统不可能从数学研究中产生。古希腊的数学语言在亚里士多德逻辑系统里仅仅是作为工具语言而得到有限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传统逻辑体系是不能接受“集合概念”的,因为“集合概念”是来自非外延世界的,而任何来自非外延世界的信息或者无助于人们运用传统逻辑分析一般的逻辑问题,或者会在传统逻辑体系内引发出令人尴尬的逻辑矛盾。  相似文献   
5.
在亚里士多德的视野中,论证语感是交往会谈者对语言如何表达命题及其真值条件的适当反应。亚里士多德是紧密结合辩论术的教学实践探讨论证语感。亚里士多德区分了外在的论证语感和内在的论证语感,分析了这两种论证语感之间的联系,展示了论证语感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思维中,人们通常按照以下的意义来使用类比:根据A、B两对象在R属性上相同,推出它们在S属性上也是相同的,而且其中一对象具有S属性的可能程度不会大于或小于另一对象具有S属性的可能程度。设以R(A)代表“A对象有属性R”,以R(B)代表“B对象有属性R”,以S(A)代表“A对象有属性S”,以S(B)代表“B对象有属性S”,这样,日常思维关于类比的定义,便可以显示为概率论中的语言:在R(A)、R(B)存在的条件之下,S(A)出现的概率等于S(B)出现的概率。亦即:P(S(A),R(A)AR(B))=P(S(B),R(A…  相似文献   
7.
从属于自然语言系统的形式逻辑系统是不可分割的而且是永恒发展的,它不可能被包含在人工语言系统的数理逻辑系统所取代。  相似文献   
8.
亚里士多德逻辑学说的“源”与“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学是亚里士多德逻辑学说的出发点。我们有理由断定:无论昨天、今天抑或明天,逻辑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浩瀚的学海洋。  相似文献   
9.
负推理刍议     
负推理是以负判断为前提的推理。依据结论和前提是否相互蕴涵,又可将它划分为等值负推理和非等值负推理。它们在科学发现和发明以及日常生活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发挥了积极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习得逻辑的研究对象是人们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伴随着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而自然形成逻辑智能的过程。习得逻辑有基础逻辑和应用逻辑两大分支。基础逻辑包括了语文逻辑和数学逻辑。应用逻辑可以分为日常生活逻辑、工作逻辑和学习逻辑。亚里士多德和皮亚杰分别是语文逻辑和数学逻辑的奠基者。诞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非形式逻辑是应用逻辑走向成熟的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