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构人类学:人文与科学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思想传统中人文主义与科学理性在近代开始分道扬镳,20世纪结构人类学家列维一斯特劳斯通常被人当作反人文主义的代表,但也有人视其为当代真正的人文主义者。列氏是如何考虑人文与科学之间的问题呢?本文将就其结构人类学著作中的相关言论的分析,试图作出符合列氏思想真实的结论,并借此而探寻人文与科学在网络时代复归统一的根基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化产业文本的定性问题关系到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文化产业是文化的产业化或产业化了的文化,其文本不论从生产还是消费角度看,都属于精神产品,精神性是其本质属性.<印象·刘三姐>的成功为文化产业文本精神属性作了充分的注释.要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品质.强化产业文本的精神属性,必须在指导思想上摒弃唯经济至上的观念,在实践上弱化模仿复制,鼓励原创精品,把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作为文本表述和弘扬的精神内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高校以往由文理分科形成的学科分割状况正在改变;特别是教育部把大学语文列入各类大学的必修课之后,理工科类高等院校亦已开设了诸如此类的人文学科。在财经类院校,美学课程也成了所有专业学生公选的科目。  相似文献   
4.
文学与传播有密切的联系,文学最初服务于传播,而随着传播媒介传播模式的变迁,文学也在发展变化着。人类社会历史经历了前语言传播阶段、口语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印刷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等几个阶段。传媒变迁影响到文学,文学的历史也相应地可以大致分划为文学口头传播、文学的文字和印刷文本传播以及文学的电子媒介传播时期。传播媒介的变迁一般来说对文学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以文字尤其是印刷文本为传播媒介的大众传播时代的文学,使文学走向了社会化,是人类文学最繁荣时期。但是,新的传播媒介——电子、网络产生以来,文学世界呈现出迷离的状态。传播媒介和传播模式的全球化对文学的影响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5.
由香港导演陈可辛执导的《武侠》,借男主角唐龙身份的几次变更,展现了民国初年,中国社会存在的三个平行系统:以血缘维系的宗族社会、以法理为准的法治社会、以暴力为王的江湖社会。影片解释了三个系统的生存法则与道德准绳,并体现了对法治社会的思考、对江湖社会的反思,为香港武侠电影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意境的流变     
“意境”作为中国古典论,美论中重要的理论范畴,从产生到完全成形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而在近代王国维这里,它被上升到了整个学(以及整个艺术)的本体论的地位,这一点似无论谈及,本将就此试作勾勒和阐明。  相似文献   
7.
8.
自王本朝率先提出"文学制度"概念后,"文艺制度"成了近年来学界的热门话题.在此基础上,张利群推出了新著<文艺制度论>,于2008年5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文艺制度论>不仅提出了一些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问题,而且对这些问题作出了让人信服的解答.这些问题的提出以及回答,昭示着一种理论自觉,预示了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研究将出现的新思想、新观念以及新方向、新途径.可以断言,该著本身就是这种新方向和新途径上最初的揭橥,对于当前文艺理论及文学实践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艺术对于诸多生态美学核心问题,有极为丰富和深刻的阐发.在传统绘画艺术观念中,自然是美的,自然之美是一种原生性的"自在美";人本身以及人的创造活动也是一种"自然",人创造的艺术作品具有的美,作为一种"再生美",与自然之自在美和谐统一于世界之一体.传统文人画艺术的这些思考,应当成为中国生态美学研究的思想资源,并启迪研究的思维路向.  相似文献   
10.
意境的流变     
“意境”作为中国古典文论、美论中重要的理论范畴,从产生到完全成形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而在近代王国维这里,它被上升到了整个文学(以及整个艺术)的本体论的地位。这一点似无论者谈及。本文将就此试作勾勒和阐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