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阐述长虹集团的企业文化精神,挖掘了长虹精神的内涵,并结合长虹在二00八年汶川大地震中的突出表现,力求探寻长虹精神与抗震救灾精神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哲学之源,《周易》的诸多范畴概念对中国思想产生着重大影响,尤其是《周易》的阴阳范畴更是影响着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本文正是立足于此探讨《周易》中的阴阳观念与和谐思维的关系,认为《周易》引进阴阳范畴的取向在于和谐,并由此促成了和谐思维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学术界高校学习型校园建设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肯定了当前学术界对高效学习型校园建设研究所取得的巨大成绩,着重分析了研究中所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探讨,对困境和问题进行追根溯源,力求寻找到高校学习型校园理论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从而在更大程度上促成高校学习型校园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中国哲学》课程教学方法陈旧、形式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中国哲学》课程教学中引入"问题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主要结合《中国哲学》的特点和笔者长期进行作为选修课的本科《中国哲学》课程的实践阐述"问题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指出教师要实现角色的转变,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浓缩在问题中,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完成从接受知识向发现知识的转变、从学习被动者向学习主动者的转变,真正提升哲学课程开设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下,新建本科院校目前正在积极进行转型探索。但是,在转型过程中,仍然存在“能力”认知的偏差、系统跟要素的拆解、内容与形式的分离等困境。因此,新建本科院校要矫正认识偏差,升华能力认知;强化系统意识,错位互补发展;走出实践崇拜,人才分类培养。  相似文献   
6.
独立学院拥有较为灵活的办学机制和新的管理体制,"与企业的天然亲近性"和"高校行政化影响小",使独立学院"校企合作"具有自身的优势;但体制缺陷、人才短板、模式趋同又使独立学院的"校企合作"面临诸多掣肘。独立学院应找准学院与企业合作的利益均衡点,认识自身在"校企合作"中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与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和职业教育学校错位竞争,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取得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7.
非遗文创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非遗文创人才的有效支撑。当下,受"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松散式合作的内在缺陷""被过分强调的需求中心""供给标准的自身缺陷"等原因影响,人才"供需类型错位""供需结构错位""供需能力错位"等供需矛盾已经成为非遗文创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只有立足于人才的供给端,通过实施"构建综合中心""促进合作共融""实现供给导向""全新思维引领"等举措,从非遗文创人才供给侧角度整合供给端资源,深入推进人才供给侧改革,才能彻底拆解非遗文创人才的供需矛盾,最终实现非遗文创人才的供需平衡、供需均衡,推进非遗文创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不仅仅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哲学思想上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将这些哲学思想融入其文学创作中。苏轼的仕途坎坷,几经宦海沉浮,促使其深入思考人生哲学,创造性地将儒家思想、佛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了超然自适的人生哲学观,树立了自我主宰,潇洒自  相似文献   
9.
关于大学教育,在诟病不断的今天,我们看到了诸多的危机。没有人会想到,大学这个最富有想象力的传授知识的地方,生产出的却是标准化的、同质的产品,许多人虽然拿到了大学文凭,却被职场一次次抛弃。为改变此种现象,诸多的学校都在探索,北京大学"元培计划"模式、复旦大学"复旦学院"模式、西昌学院"本科学历+职业教育"模  相似文献   
10.
潘昱 《班主任》2002,(9):24-26
心理健康是学生在学校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和保证,它不仅仅是学生个体的需要,也是社会对学生个体的需要。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是指人的一种高效的、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而协调,能顺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