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一、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试教两个班后,基本了解了这一课的特点及操作要领。从教学实际出发并本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原则,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如下处理:1.将测量心率的活动去掉。教材安排的第一个活动是用自制的简易听诊器测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同时测出脉搏次数,通过两个数据的比较,让学生发现正常人的心率与脉率是一致的,后面的测量活动只测脉搏次数就行了。但这一活动很难达到预定的目的,其原因是:⑴用漏斗、胶管、橡皮膜等材料自制的“听诊器”传音效果差,安静时的心跳声难易听清;而且学生对心脏的位置也不太容易找准,这更加大了实验…  相似文献   
2.
和学生一起养蚕时,对于“双胞胎”蚕茧的研究令我们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3.
《空气》一课,教材编排在《水》单元之后。与前面认识过的固体、液体不同,空气由于其看不见、摸不着,往往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怎样激发学生对空气的研究兴趣,是教师在新课导入时需考虑的问题;再者,本课与《水》这一课有着密切的联系,前已学到的有关知识,如对物体形态的感  相似文献   
4.
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学习科学研究表明:学生如果具有较高的元认知水平,就能有效地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省、评价、监控、调节,就能选取较好的学习策略,进而提高学习效率。结合科学教学和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展开了调查评估。那么,中高年级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到底如何?他们的元认知又有哪些倾向性表现呢?这些倾向性表现又给我们科学课教学带来哪些重要启示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对四、五年级学生进行了探查。一、探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和学生一起养蚕时,对于“双胞胎”蚕茧的研究令我们大开眼界。一、发现“双蚕合织茧”当多数的蚕开始吐丝结茧时,一个学生跑来对我说:“老师,好奇  相似文献   
6.
落花有用     
潘翠君 《小学自然教学》2011,(11):M0002-M0002
指导学生研究花的构造,需要让他们通过解剖、观察一些常见的花,认识到一朵完全花主要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构成。此外,通过亲自动手解剖花,可以训练学生的技能,培养他们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及分工协作的科学精神。因此,上好本课的关键,便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材料(尤其是各种不同的花)。  相似文献   
7.
落花有用     
指导学生研究花的构造,需要让他们通过解剖、观察一些常见的花,认识到一朵完全花主要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构成。此外,通过亲自动手解剖花,可以训练学生的技能,培养他们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及分工协作的科学精神。因此,上好本课的关键,便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材料(尤其是各种不同的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