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敦煌出土的唐五代"杂字"是为适应当时社会需要、而在民间流行的一类非正式识字课本。从唐代一直到明清,皆有其踪迹。唐五代"杂字"既区别于明清杂字,又不同于《千字文》、《开蒙要训》等同时代的识字课本。杂字不仅是儿童和成年人识字的教材,也是学习和查考时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晚清民国时期,西学虽已东渐,但书斋式的治学方式仍然延续,士大夫们沉浸于以经学为主的经史典籍里,学术视野受到一定限制,造成敦煌文物流散.而且,他们聚古雅玩,对敦煌文献的相互转赠,也加剧了其流散的复杂程度.  相似文献   
3.
俄藏ДX02822号文书和S.610《杂集时要用字》等文书在内容和形式上极为类似,并且它们在空间和时间上有一定的联系,所以亦定名为《西夏(杂集时要用字)》;由于文书出现了西夏时期特有的官制和地理名称.可确定为西夏晚期的抄本。这类杂字,不仅是童蒙书,也可作为成年人识字的教材,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绝佳的实物材料。  相似文献   
4.
在中西学交流激荡中,中国学术由传统走向近代.这种变化左右了中国早期敦煌学的研究,无论是研究方法、研究内容,还是学术眼界都发生了改变.其研究历程在这个大背景中也变得清晰和富有层次。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利用敦煌文书对唐宋时期民众的种种赛神活动、赛神仪式加以考释,并论及了归义军政府和佛教寺院 对赛神活动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在唐朝和吐谷浑关系中,质子入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由于西北地区十一方唐代吐谷浑慕容氏墓志陆续出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吐谷浑王室成员入质唐朝的珍贵史料。通过对这些侍子的梳理,可以得知:随着唐朝和吐谷浑关系的变化,质子的地位和作用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