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焦霓 《新闻知识》2004,(3):58-58
我写过1篇小《永远何其多》,讲作和报、刊、台用“永远”做题太多,发表在2002年8月19日《中国新闻出版报》上。但当时我并没分析哪个梨子酸,哪个梨子不酸。结果到羊年“风”仍未止,只好再次给“永远”号号脉,扎扎银针。  相似文献   
2.
唐代中原与西域多有交流,西域的多种艺术形式在唐代文学作品中有充分展示,二者互动并走向繁荣。论文梳理唐代相关文献,考察西域歌舞艺术在唐文学中的表达形式,分析原因,从而总结该时期文学与艺术发达的原因。稳定的社会环境、积极开放的政策与创作心态促成了该时期艺术的繁荣,而文学有了新的表达内容,艺术也在文学中得以传播。  相似文献   
3.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很大程度上不在于文本本身是否具有经典所要求的内容,而在于后世阐释者为适应经典的要求而作的阐释。《诗经》本质为诗,是文学的典型,而后代经学家为了自己学说的体系,强加《诗三百》以经学色彩。要理解《诗经》不同时代所作不同阐释,必须填补背景,才能理解各种诗论的意义。本文以《关雎》为例,加上教学实践,运用阐释学理论,解析经典的启发式教学与诗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很大程度上不在于文本本身是否具有经典所要求的内容,而在于后世阐释者为适应经典的要求而作的阐释.<诗经>本质为诗,是文学的典型,而后代经学家为了自己学说的体系,强加<诗三百>以经学色彩.要理解<诗经>不同时代所作不同阐释,必须填补背景,才能理解各种诗论的意义.本文以<关雎>为例,加上教学实践,运用阐释学理论,解析经典的启发式教学.  相似文献   
5.
郭院林  焦霓 《兰台世界》2012,(10):63-64
一关帝原型人物关羽(?—219),字云长,河东解县人,三国时蜀汉大将,《三国志》载其生平行事,颇为勇猛善战,尤讲忠义,然生前无论官职还是事业,皆无足夸耀之处。在历代执政者的褒扬、儒释道三教的推捧和文学的增饰下,关羽形象由人而圣,由圣而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