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指导角度讲,丘吉尔面临着如何使英帝国生存下去,用一条什么样的战略路线来打败德国以及怎样争取在和平到来时帝国处于一个有利的战略态势等三个互相关联的问题.总的看来,丘吉尔进行了比较成功的调度和指导.但大战的发展和结局自有其不可控制的性质。英国赢得了生存,和盟国一起打败了德国,但胜利之际,大英帝国已是无可奈何地衰落下去。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坚持横渡海峡作战的战略,是美国现实的战略要求和强大的物质基础的反映,同时又根植于美国的文化和作战传统之中。  相似文献   
3.
不惜代价地追求和平 ,是 30年代英国一种普遍的社会思潮。战争的爆发 ,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和平主义运动的失败。面对着信仰与现实的冲突 ,和平主义者陷入了两难选择之中。他们修正了自己的立场 ,不再妨碍国家的战争努力 ,同时继续探索和实践实现理想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他们的乌托邦理想 ,与社会实际脱节 ,结果 ,不是和平主义者改造了现实 ,而是现实改造了和平主义者  相似文献   
4.
罗斯福与“无条件投降”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对罗斯福在战争指导方面的批评中,“无条件投降”原则是遭受议论最多,同时也是最容易引起混乱的一个问题,它涉及到该原则的出笼、背景、实施的具体过程及影响等各方面。首先,在它如何出笼的问题上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1943年1月24日,罗斯福在卡萨布兰卡会议闭幕时的记者招待会上口头宣布,盟国对德、日、意轴心国的作战目标,是三国“无条件投降”,并且补充说,这次会议“可以称作‘无条件投降’会议”。事后,罗斯福以轻松的口吻说,他是“突然想到了”这个词儿,是“头脑一闪念”的产物①。英国首相丘吉尔也说,他听到总…  相似文献   
5.
选择“霸王”战役最高统帅,不仅在英美间引起了争吵,在美国国内也引起了一场政治风波。研究和探讨“霸王”战役最高统帅人选问题上的矛盾,对于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英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相互关系以及美国国内的政治局势,无疑会有所帮助。 选择“霸王”战役最高统帅的矛盾主要有三个:第一,英美哪国将领担任最高统帅?第二,最高统帅的权限如何?第三,是不是由马歇尔出任最高统帅?前两个问题涉及的是英美间的关系,后一个问题涉及的是美国内部的关系。 本文拟就以上三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印巴分治是世界现代史上影响深远的事件,不仅对南亚的发展,而且对整个当代世界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自然,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也就成了世界历史研究中的重大课题。由于资料缺乏,我国史学界对印巴分治的研究一直相对薄弱,观点也比较正统。《英国工党与印巴分治》(  相似文献   
7.
<美国发展史>(以下简称<发展史>)摆在面前,2008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8万字. 看完书之后,首先想说的不是书,而是写书的人.诚然,我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对作者戴志先先生做出评论.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三军总司令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以他惯有的迂回方式,紧紧抓住了制定战略的缰绳履行了总司令的职责,全面指导了美国所进行的战争。那种认为在战争指导方面,罗斯福事事听从了参谋长们的意见、或者说罗斯福被他参谋长们所操纵的观点是缺少根据的,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9.
“火炬”战役与斯大林格勒战役、瓜岛战役构成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标志之一。该战役又是战时英美第一次重大的联合军事行动,与第二战场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从拿破仑战争结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这100年中。世界各地发生的大小战争不少.但是.从规模、时间及在战争史上产生的意义和影响看.没有一次能与美国内战(1861—1865)相比。其时,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革命接近完成,美国内战建立在新的技术革命基础之上。新式武器的使用,大大改变了原有作战样式,在军事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美国内战的军事意义,首先表现在武器装备的改进和战术的变化上.恩格斯指出:“暴力的胜利是以武器的生产为基础的,而武器的生产又是以整个生产为基础,因而是以‘经济力量’,以‘经济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