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2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回顾胰岛素的合成—杜雨苍研究员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人工合成工作经历了多起政治运动,涉及多家研究单位成百上千的研究人员,是研究中国现代科学史的一个极佳案例。通过对该工作主要完成人杜雨苍研究员的访谈,介绍了该工作的科学价值,科研组织情况以及该工作采用“大兵团作战”研究方式的前因后果。  相似文献   
2.
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工作是中国科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在"文革"之初启动,前后动员了10余个单位的约200位科技工作者参与,历时近14年才告完成。完成之后,这项工作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并与人工合成胰岛素一道,被作为中国生物大分子研究的双璧而载入中学教科书。  相似文献   
3.
创立才6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已经历过几次起伏: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立,在几年内即崛起成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1970年迁到合肥后,不但远离首都,而且基本失去中国科学院的支持,资深教师大多流失,而物质条件又变得和草创时同样艰苦,经过改革,又在几年内再次崛起,发展势头甚至超过第一次创业;1987年后,因为学潮等的影响,它再次走进低谷;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211工程、985工程、知识创新工程等的支持下,心气很高、不甘人后的它又逐步恢复了元气。60年来,它培养出了不少人才,其经验值得总结;它尚未培养出诺贝尔奖级的人才,也有教训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4.
科学没有国界,它的发展有赖于国际交流,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却因朝鲜战争、冷战、中美对抗、中苏对抗、台湾问题、“文革”等外部和内部的原因,逐步缩小并一度基本断绝了与国际科学主流的联系,直至1972年尼克松访华前后,这种联系才开始重建,并于“文革”结束、国家领导人表现出强烈的“开放”、“改革”等主观愿望后,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的科学社团是如何重新融入国际主流、走向世界的?在研究这个问题、查阅相关资料时,笔者发现,胡亚东先生是一位重要的历史当事人。  相似文献   
5.
对于当前中国科学界存在的浮躁风气弥漫、科研效率低下、学术腐败流行等重大问题,邹承鲁院士认为,解决的关键在于进行科技体制改革:(1)不再以领导技术的方法领导科学;(2)在强调计划的同时还应该鼓励自由探索;(3)由计划研究转向自由探索、竞争优胜体制.  相似文献   
6.
邹承鲁院士自1951年从剑桥大学学成归国以来,一直立足于国内,在相当困难的环境下,仍然在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细胞色素与呼吸酶系、酶活性不可逆抑制动力学、酶活性部位的柔性、新生肽链的折叠与分子伴侣等方向取得了大量重要  相似文献   
7.
北京大学的胰岛素合成工作——施溥涛研究员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人工合成工作由多个单位合作,共花了约7年的时间才完成,中间经历过不少转折。通过对该工作重要参与者施溥涛的访谈,介绍了这些转折的原由和北京大学进行胰岛素工作的详细经过。从施溥涛对大兵团作战、合作中的争论、1978年的总评大会等大量事件的回忆,以及他对胰岛素人工合成工作意义的评价,可以清楚地看出改革开放前我国“无产阶级的科学道路”的具体走法以及政治运动等科学外部因素对科研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家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已有41周年了。1965年9月17日,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等单位经过6年多的艰苦工作,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一种具有生物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作为中国人的骄傲,许多人认为,这是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距离最近的一次。它和“两弹一星”  相似文献   
9.
2003年10月,蒙邹承鲁院士引见,我有幸结识了他的挚友沈善炯院士。此后,每次到上海出差,我都去拜访他。沈先生待人热忱,视我为忘年之交,知无不言,曾应我的要求回忆过一些学界前辈的往事。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自己  相似文献   
10.
在大量档案、回忆录和访谈的基础上,本文详细地再现了1949-1979年间中国生物化学(委员)会参与国际科学交流历程:1956年,经周恩来总理关心,加入国际生物化学联合会(IUB);1958年后,因IUB没有完全拒绝台湾的入会申请,先是以不参加国际生化大会以示抗议,后来又申明退出;1979年,在西方科学家的大力斡旋下,大陆以国家会员名义、台湾以地区名义重新加入IUB,开创了海峡两岸同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加入国际学术组织的新模式。文章还由小见大,展示了不同时间段大陆和台湾的两岸政策,分析了其得与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