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0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反对《讲话》的人往往以否定《讲话》的科学性为突破口,进而全盘否定《讲话》。经过这几年的论辩,大家看得很清楚,《讲话》所论述的基本原理包含着推不倒、攻不破的客观真理性,经过战斗的洗礼,它的科学性愈益显露出耀眼的光辉。当然,《讲话》发表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宋、元以前只有诗是最主要的纯文学文体。中国古代的诗歌理论也伴随着诗歌创作而产生。先秦诸子已有不少言诗之说,《诗大序》、《诗品》是最早的专论专著;自唐以后,诗论专著日多,且诗集的序、跋中时见精辟的沦诗之语,“诗话”更成为一种主要的作品批评和理论表述的形式而迅猛发展。积三千年之功,留下了一份浩如烟海、珠玉纷呈的宝贵遗产。但由于受到汉儒释《诗》模式的影响,诗人和诗评家们多以对具体作品的赏析、品评和感悟为主要内容。虽然有少数从“品”而得“意”,转化为对诗歌本体的理论阐述,出现了有局部系统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无产阶级及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指导思想,而且对西方现当代文艺理论也有巨大的影响。西方文艺界、学术界不少有识之士,在观察与研究复杂的文艺问题时,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作为理论导向,取得了有益的理论研究成果,同样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出了令人注目的贡献。对于我们来说,认真了解与把握现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这种发展趋势,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李贺诗很值得一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贺,这位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唐代诗人,只活了二十七岁,创作生活也不过十多年,但从其遗留下来的二百四十多首诗篇来看,他已具有一般诗人所不可比拟的成就。他的作品虽然不如屈原、李白、杜甫的作品那样享有盛名,但在当时诗坛上独树一帜,自成一家,是唐代诗苑中的一株奇葩异花,很为当世和后代的人们所称道,对后来诗歌的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指出:“李贺诗很值得  相似文献   
5.
一个交通不便、远离城市的小村落,在百余年的时间里,竟然涌现出300多名教授、副教授,成为闻名遐迩的教授村,并被当地政府树为榜样。其原因究竟何在?本文用第一手资料,从三个方面探讨其成因与缘由。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文艺外部规律的一个重要问题——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今天,如果还不能从理论和实践上正确地解决它,必将阻碍我国文艺攀登高峰的进程。为此,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7.
陈毅同志既是一位英勇善战的杰出将领,又是我们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也是一位才华横溢、豪气磅礴的无产阶级革命诗人。陈毅同志的诗词创作,不仅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具有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是革命的政治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统一的珍品,也是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光辉范例。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创作方法(简称“两结合”创作方法)的关键问题,是革命现实与革命理想的有机结合。它要求以革命现实主义为基础,以革命浪漫主义为主导,在真实地、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规律的同时,表现出鲜明的无产阶级倾向性和改造社  相似文献   
8.
长篇小说的结构犹如一座巨大的建筑物的间架一样,历来是成功的小说家要呕心沥血地精心处理的问题。冈察洛夫说长篇小说的结构,就是“大厦的结构,足以耗尽作者的全部智力活动:思量和考虑参与主要任务的人物,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事件的安排和进程,人物的作用,……总而言之——象喝干海水一样困难。”(见《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一册第188页)而创作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也许比创作其它题材的长篇小说更难于驾驭其结构。这是因为对于已经过去三十多年的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辉煌复杂、惊心动魄的革命斗争历史,作家  相似文献   
9.
开始于本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中国现代新文学运动,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因恰逢中国现代史上一次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的政治运动即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便被人们亦称为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以一个政治性的纪念日称之,本不过是给这场新文学运动一个时代性的符号,虽然在五四运动之后,它也和中国社会的政治现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终究是在文学的轨道上运行,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可是后来的政治家和文学史家,却把那个具有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