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致使结构的原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在原型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致使词汇范畴的原型特征,指出其原型是致使动词中的单纯词汇动词,介绍和分析了致使结构的深层结构,含纯词汇性致使动词的致使结构,及物性特征,事件结构特征,致使句式特征以及典型“致使一运动”性致使结构。并把上述特征与Langacker(1991)的标准事件观察模式结合,设立了致使结构的理想化认知模型。  相似文献   
2.
本科生语言学教学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提高“语言学导论”上课质量和课程建设的两种尝试。一是在教材编写上改变以往“罗列式”的传统方案,用触类旁通的“点击式”写法取而代之。即对有代表性的语言现象进行有一定深度的动态和形象阐述的“授人以渔”的方式,这样学习者便可以用学到的知识和分析方法去分析同类中的其他现象。二是在教学上改变由课程性质所限制的僵死方式,采纳“类比”和“联想”等讲述方法,用鲜活的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学概念。  相似文献   
3.
逆证与语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界定了逆证逻辑ABD与常规逻辑的异同,然后从ABD的推导角度,分析了语法化过程中语言符号的彤式和意义两面的变化规律,认为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语料的新颖性会导致对原假设即原符义关系的核实和调整,从而产生其内部无法分解的语言产物,并通过短线语法化现象来证实类似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从“假说”的实用性和现实性等方面出发,分析了这种语用现象的鉴别条件,并通过对假说子类“遁词”的研究,用“元话语分析”法替代了以原始会话含义理论为操作基础的“信息操纵理论”,从而揭示了假说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5.
在汉语中,像“吃馆子”之类的所谓“非逻辑”语言表达比比皆是,若从逻辑语法的角度去考虑,这些表达似乎都不合格。然而,假定这些表达都是语言简化的结果,我们就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对这种现象进行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