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1.
在全国语文期刊的百花园中,《语文教学与研究》无疑是一朵色泽鲜艳的花。它以内容扎实、求精求美,获得了广大的读者;它以讲究信誉,热心为读者服务,赢得了读者的信任;更为可贵的是,它锐意改  相似文献   
2.
一九六二年十月,郭沫若同志游览普陀山“潮音洞”,拾得一册笔记本,打开一看,扉页上写着一副对联: 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春在哪里”。郭老再翻一页,是一首绝命诗,并署着当天的日子。他马上叫人寻找失主。结果找到的失主是一位神色忧郁、行动失常的  相似文献   
3.
一人的名字,本是代表某某人的一种符号,但一经高手将其巧妙地组合或嵌入联语后,却颇多意趣。 1983年,在香港举行的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上,周策纵教授将来自台北和来自北京的同叫“高明”的两位学者的名字戏拟一联: 高明问高明,高明不高明?高明答高明,高明,高明。港报刊出此上联征对,法国《欧洲时报》的翁黎先生寄给港报的下联是: 田汉语田汉,田汉非田汉,田汉学田汉,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曾经说过,标点符号是文章的五官.它虽然不是文字,但却是文字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使语言记录更加精确、生动,而且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多采,甚至因标点符号使用的不同使同样的文字呈现不同的效果.比如杜牧有一首《清明》绝句,原文是:  相似文献   
5.
传说宋仁宗时,有个秀才叫赵旭,自幼习文章,好诗书,颇有才华。后在京城大考中名列第一,仁宗阅卷后称赞道:“此卷作得真绝!”但仁宗却从其中找到了唯一的差错:  相似文献   
6.
有位书法家给慈禧太后题扇,写的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凤不度玉门关。”可是,这位书法家一时疏忽,竟漏掉了一个“间”字.  相似文献   
7.
“逆挽”法运用到诗文中,显示出“欲擒故纵、欲扬先抑、前后跌宕而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次与众翰林学士起饮酒,并以“金鸡报晓”为题作诗庆贺“鸡年”。朱元璋开头吟道:“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众人听罢无不侧身窃笑。少顷,朱元璋续道:“三声唤出扶桑日,扫败残星与晓月。”众人昕,不禁肃然起敬,拍案叫绝。朱元璋这首诗好在哪里呢?好就好在他用了“逆挽”法。诗的一、二句蓄势兴波,是“纵”,是“抑”;三、四句笔锋妙转,平地起峰峦,是“擒”,是“扬”。由于采用了这种方法,化平为奇,更俗为新,使人感到心灵的震动分外巨大,朱元璋那种摧毁旧王朝、开  相似文献   
8.
本单元突破口 抓住本单元七篇课文的相同点(内容上的实用性、表达上的条理性、语言上的准确性),结合单篇课文进行具体分析、揣摩而领会、掌握文章的写作意图与方法,是本单元的突破口。学习这七篇课文不宜平均使用力量,重点应放在讲读篇目上,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自学自读篇目。在语言的实际运用方  相似文献   
9.
笔锋妙转     
洪武十四年新春,明太祖朱元璋御驾翰林院文华堂,与名贤学士共庆鸡年。酒至半酣,明太祖兴来,举杯笑曰:“自古墨人骚客,皆因雄鸡精神抖擞、剽悍壮美而赋诗作画,寡人今提议以‘金鸡啼晓’为题,各咏诗一首,以助雅兴,众卿意下如何?”众皆揖手揖应:“愿助兴。”一鬓发皓然的老学士捋须笑云:“万岁珠玑满腹,锦绣盈肠,诗词文采压倒朝士,理当陛下抛玉引砖。”朱元璋欣然一笑,捻笔沉思片刻,挥毫作诗曰:“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众翰  相似文献   
10.
三十六计相传为檀公所辑,系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要熟记三十六条妙计,却非易事。有一位学子,潜心钻研,终于悟出一法:在三十六计中每计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