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牟方青 《地理教育》2013,(Z1):24-25
<正>一、提高教师问题质量教师的提问应根据教材内容、课标要求、能力培养目标、学生特点等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基于教材知识点顺序逐个提问这是一种面面俱到的提问方式,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专心致志地思考或听讲,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但这种方法使教学过程略显单调,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所以一般易于掌握的教材内容用此法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中国的气候,是《中国的自然环境》一章的重点,也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教材在结构上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为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教材选用我国1月、7月等温线图和温度带分布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读、析图获取气温分布的知识,并达到训练读图基本技能的目的。第二部分为我国东、西部干湿状况的差异以及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选用等降水量线和干湿地区分布图,让学生通过  相似文献   
3.
<正>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战场。中国课堂教学改革经历了“教学型、导学型、学本型”三个阶段,目前正向“学本型”发展。21世纪初,我国已有学者和一线教师开始研究学本课堂,沈建民在2002年提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应以学生发展为本[1]。历经多年的尝试和探索,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并且在多个学科有教学实践,但是,  相似文献   
4.
王正淑  牟方青 《地理教育》2022,(z2):216-218
一、研学实践准备 1.知识储备 地理教材人教版(2019年)必修一"常见地貌类型""地貌的观察""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和判断""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人教版(2019年)必修二"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城镇化""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等章节知识.学生应复习巩固相应章节知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