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6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前报纸终端赠品的大量使用,部分低端读形成“赠品发行”的惯性,无效发行攀升,使发行陷入“低价死循环”的危险境地。报刊发行应进入“无赠品时代”。这就要求报刊:  相似文献   
2.
玉苗 《学会》2013,(2):18-25
社会公益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的矛盾制约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公益事业发展。文章论述了云南公益组织通过与香港公益组织的合作,引进并创新徒步筹款模式,成功地塑造了云南公益品牌的过程。分析该公益品牌的社会与经济效益,认为云南徒步筹款公益品牌的发展过程,实际上体现的是云南公益事业"引入外援、提升自我"的借力发展,以及"公益事业与地方产业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合作共享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玉苗 《学会》2014,(11):22-31
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是草根公益组织发展的障碍,由创始人治理模式向制度化治理模式转型是学界的共识也是业界努力的方向。本文通过考察一家草根公益组织从创始人治理向制度化治理模式转型的过程和实践,分析了治理模式转型的动力、条件和转型过程中的创始人障碍、人才障碍、情境性障碍,并提出克服障碍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西瓜生产是南宁市吴圩镇一大特色支柱产业。要促进吴圩西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关键是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下工夫。具体措施为:提高瓜农种瓜技术和综合素质,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生产现代化、标准化水平,加强西瓜品牌建设,完善市场服务体系,提高西瓜的综合利用水平等。  相似文献   
5.
6.
7.
玉苗 《学会》2014,(3):14-23
21世纪以来草根公益组织迅猛发展,成为公益事业的生力军。作为真正的民间组织草根公益组织对于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社会领域的建设和发育、政府职能的改革、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等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内外环境制约,草根公益组织整体发展情况不容乐观,亟待理论研究。文章对涉及草根公益组织发展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玉苗 《学会》2014,(8):15-21
现代公益事业发源于传统慈善,是传统慈善事业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的创新和发展,具有组织化、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制度化、常规化、规模化、理性化、功能多元化等新特点。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这就导致了中国传统慈善与现代公益共存和冲突的现象。因此,要发展现代公益事业,就要推动传统慈善向现代公益的转换。  相似文献   
9.
玉苗 《学会》2013,(10):24-33
受内外环境的制约,中国草根公益组织的发展面临着重重困境,其成长和壮大需要自身的努力以及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目前,各地广泛兴起的“政社合作”模式大都以纯粹新办的民间支持性公益组织为综合培育的主体,这些新创办的民间支持性公益组织也面临合法性、资源和能力等方面的瓶颈,影响了草根公益组织的培育效果.而以具有一定规模、资源充足、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运作成熟、管理规范、理念先进的公募基金会作为“政社合作”模式的媒介可以充分地利用其“官民二重性”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新建民间支持性公益组织的不足,提高草根公益组织培育的效率和质量,这样的一种特殊的“政社合作”模式,我们称之为“准政社合作”.“准政社合作”培育模式具有过渡色彩,可以作为“政社合作”模式的有益补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公益环境的改善以及来自民间的支持性公益组织的成熟,公募基金会逐渐去行政化和社会化并向资助型转型,“准政社合作”培育模式可能会逐渐向“政社合作”演变.  相似文献   
10.
玉苗 《学会》2013,(7):5-12
政府与慈善组织关系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文章梳理了"国家-社会"框架中市民社会理论、治理与善治理论、法团主义、"国家在社会中"以及中国本土化视角关于政府与慈善组织关系的研究,为今后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