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近代史》第三次修订本最近已出版发行。这本书在1977年问世,1978年被教育部列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它虽然为许多院校所采用,并受到社会上广大读者的欢迎,但作者和出版者看到近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新发展和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第三次修订。和第二版比较,全书增写和改写的节、目将近二分之一,原有的一百零六个大小标题未改动的只有二十九个,修改幅度之大,反映了作者不拘成说,勇于探索和认真负  相似文献   
2.
一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的近代化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质的飞跃到来之前,社会处于一种不显著的、潜在的量变之中。物质的量变可以用物质的手段来测定、计算,精神的量变则更复杂、微妙,只能以精神的方式去分析、思辨。生产技术的点滴进步,社会分工的逐步扩大,商品生产的不断发展,终于导致封建经济的瓦解。由生产的简单协作,到手工工场,到机器大工业,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横空出世。“从中世纪的农奴中间产生了初期城市的城关市民;从这个市民等级中间发展出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从资产阶级早期的经济平等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对中国传统史学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史学的奠基人,梁启超对中国传统史学的认识至今仍有研究的价值,它不仅是史学理论问题,还反映了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对中西文化的思考与探求。 一 梁启超早年以激烈批判传统史学闻名,其代表作是1902年发表的《新史学》,他把旧史学的问题归纳为四弊二病三恶果,认为中国史学之所以不能象近代西方史学那样成为“国民之明镜,爱国心之源泉”,推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的阶级斗争观点,影响和左右了中国亿万民众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命运,但以往国内对这个重大课题的学术性研究却很不足。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说,以往那种把毛泽东思想人为地加以分割的做法似有不妥。以毛泽东一生中的阶级斗争观点作为完整的研究对象,从哲学的理论的、实践的历史的层面,对这一曾给毛泽东带来伟大的胜利,也给其造成严重失败的思想观点进行系统地考察与分析,从而得出合乎客观历史内在逻辑性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具有政纲与政策两重的性质,其依据是列宁关于资本主义后进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策略。毛泽东把列宁主义的原则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有创造更灵活;但作为革命家,列宁和毛泽东都是从政治上考虑问题,以“我们的力量”和“力量对比”为尺度来制定和决定政策的,这是新民主主义论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当年清政府维新、新政乃至"预备立宪",是它企图顺应历史潮流的努力,这曾使当局获得了一些人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其统治的时间;但是后来执政集团肆无忌惮地大开改革倒车,逆历史潮流而动,最终使它人心丧尽,一朝覆亡。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历史教材建设如何贯彻改革的精神?下面谈几点不成熟的设想,以期展开讨论。一、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是教材改革的总的指导方针。“面向现代化”一是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二是要使教材建设跟上现代化的步伐;“面向世界”就是要对外开放,大胆吸收国外一切好的、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同时把我国的优秀文化介绍给世界;“面向未来”就要眼光远大,不墨守成规,不囿于汇说,着眼于发展,着眼于今后,要坚信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以此考虑我们的教材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重要内容。笔者发现,有的教师对我国历史上的传统爱国思想与近代爱国主义这两个不同性质的思想范畴讲得不够清楚,授课效果不佳。其实,由传统爱国思想到近代爱国主义的转变,所反映的正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程,很值得向学生作深刻的阐发。一爱国思想,在中国古代,特别是在那些抵御外侮、反抗侵略的年代,作为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光辉闪耀,千百年来成为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世代流传。西汉名将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苏武牧羊的故事;北宋岳母替岳飞背刺“精忠报国”四字的传说;南宋丞相文天祥“人生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