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在外国文学研究与教学中坚持中国文化的主体意识,加速对20世纪外国文学的百年反思与总结已成为当务之急。同时建立与完善外国文学研究与教学的中国体系,积极介入国际理论争鸣,发出中国人自己的声音,由被动接受外国文学对中国之影响,而走向中国文学在全世界的传播与推广,已成为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建构主义理论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习的能动性。当影视和网络为媒介的“形象文化”对传统的以印刷符号为媒介的“文本文化”造成巨大冲击,并形成一种异质同构格局之时,外国文学教学亟待改革。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借鉴建构主义理论,积极采用影像资料,充分挖掘影像所蕴含的文学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跨文化视野。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以桑塔格的"营地"旨趣为核心,深入阐发她对艺术的情色呼唤以及对法西斯主义美学的迷恋,进而指出,她以性幻想为驱动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思想。作者认为,桑塔格对雌雄同体的倡导,在艺术实践中刻意营造"三人组"形象,旨在展现人类焦虑而紧张的性妄想,这既是艺术的书写,同时也是政治的书写。  相似文献   
5.
作品内容所涉以厦门为基点,推及闽南与客家两大文化圈,又辐射到福建其他文化区域,艺术化地复活了福建较具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并寄寓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表达了对那些让民族及其精神延绵不绝的恒久价值观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美国左翼女作家在阶级斗争的宏大话语中隐含了女性意识,挑战了遮蔽在左翼阵营内部的男性霸权。美共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继续深化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妇女理论,把维护妇女利益延伸至私人生活领域。美共的理论探索直接催生了20世纪60年代的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并促成新旧左翼妇女运动的合流交融,形成当今美国女权主义文学大发展的局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