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自然科学发展的形式就是假说,社会科学发展的形式应称作假论,假论与假说在基本特点上是一致的,但在适用对象、研究方法、形成过程等一系列具体性质上却是不同的。与假说相比,假论在应用中存在着易受思维模式思想观念的影响、易受个体集团利益的干扰、易出现“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易论证性弱、易将或然当必然、易把假论当理论等缺陷。假论的某些缺陷,可能会对社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应当用假说理论去矫治假论,让其向无阶级性的真理靠近,敢于修正错误,严守逻辑规则,降低主观干扰,借鉴实验手段,增强假论意识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前人将分析方法逐步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基础上 ,完成了分析法在思维具体阶段的表达 ,指出辩证分析的实质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毛泽东还对辩证分析方法进行了全方位研究 ,阐明了它的根本要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并指出分析前要观察、熟悉矛盾 ,分析时要力求全面、典型、精确 ,要与辩证综合有机统一起来。更重要的是 ,毛泽东对辩证分析法的应用得心应手 ,用它解决了中国革命的许多重大问题 ,将革命引向成功  相似文献   
3.
运用语义学的义素义位分析法,可把《尔雅》中同源词的语义关系分为“义同音近”与“义变音转”两种类型,其中“义同音近”型包括两种情形:一是各语词的义项相同,二是各语词会有相同的义素;而“义变音转”型则可以分为语义相近、语义相关、语义相反等三小类.语调能够构成同源关系的语义基础就是相似与相关,汉语中多义词的产生与这种结构原理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NP的VP"宾语句中的"NP的VP",从语义上看,指称某种动作或行为;从语法上讲,是体词性的;从语用上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陈述句S的一部分,它不是句中的旧信息成分,也不可能是由上文陈述转化而来的;相反,其中的"VP"却是整个句子的无标记性焦点成分.因而,"NP的VP"在句中不可能是预设部分.  相似文献   
5.
吸收模块教育理论的精华 ,贯穿教育中的建构主义思想理念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 ,结合职业特点 ,对传统逻辑教学进行大胆改革 ,创造逻辑教学的新模式———以能力模块为主组织逻辑教学。这个模式实现了学习目标从灌输知识为主到能力培养为主的转移 ,教材模式从章节框架到能力模块框架的转移 ,教学方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移 ,具体讲解内容从虚设解题为主到实际应用为主的转移  相似文献   
6.
我国陆续颁布制定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为核心的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和规章。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最主要的是对弱势群体的保护,近年来妇女劳动权益受侵害的现象较为严重。劳动权益是关系到妇女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妇女权益保护程度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创新思维教育在高校的全方位渗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高校进行创新思维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不但要在教学环节全面贯彻,而且要在管理环节广泛渗透;不仅要在校园文化中普遍体现,而且要在校园环境上到处彰显。惟有此,才有利于培养大批创新性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以能力模块组织逻辑教学--创造逻辑教学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吸收模块教育理论的精华,贯穿教育中的建构主义思想理念,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职业特点,对传统逻辑教学进行大胆改革,创造逻辑教学的新模式——以能力模块为主组织逻辑教学。这个模式实现了学习目标从灌输知识为主到能力培养为主的转移,教材模式从章节框架到能力模块框架的转移,教学方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移,具体讲解内容从虚设解题为主到实际应用为主的转移。  相似文献   
9.
徐州方言入声字存在着年龄层面上新老两派文白异读系统,老派音文读和白读之间,韵母不存在对立,大都是[e],而声调上对立整齐,凸显了文白异读中声调手段的强表达功能;文读的阴平调值向44靠拢。新派音则显示了普通话对方言的覆盖作用。探讨了移民因素对徐州方言文白异读格局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试论现代汉语"谁"的匹配用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过去关注较多的是其单用情况。本文考察了疑问代词“谁”字匹配用法几种不同的现象,指出它们之间的匹配制约关系,并试图运用生成语法“管约论”中的一些理论成果对各条规律的制约条件尽可能作有说服力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