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1974年7月,刚满17岁的鲍洪昌从万载县株潭中学高中毕业了。当时,他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准备报考师范院校,但意想不到的原因把他的梦击碎。同年8月,他回到株潭公社枣木大队(今株潭镇枣木村)务农。1975年7月,大队领导打算把他吸收到大队队部当干部,谁知他却作了出乎人们意料的决定,要求到枣木大队小学当老师。  相似文献   
2.
巧中有巧,环环相扣──浅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构思艺术王仙平《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成功,除了得益于生动细致的人物刻画和精练恰当的景物描写以外,还与其精巧的艺术构思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笔者摘取小说中的有关情节。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构思艺术作一番简...  相似文献   
3.
一明代文学家谢榛在谈到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时说 :“起句当如爆竹 ,骤响易彻 ;结句当如撞钟 ,清音有余。”我想 ,作文要讲究文法 ,讲课也同样不能忽视章法。作为一堂完整而成功的语文课 ,除了要安排新奇漂亮引人入胜的导言以外 ,还要设计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的结束语 ,“让学生带着美感下课堂 ,带着继续探索的心理下课堂”(于漪语) ,使学生感到课虽完而意犹在 ,留下一段段难以磨灭的记忆。二(一)何谓结束语?精心设计课堂结束语有何理论依据和重大意义?所谓结束语 ,就是一堂课即将结束时 ,由教师提纲挈领以简驭繁加以归纳的语言 ,或是由教师…  相似文献   
4.
1974年7月,刚满17岁的鲍洪昌从万载县株潭中学高中毕业了。当时,他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准备报考师范院校,但意想不到的原因把他的梦击碎。同年8月,他回到株潭公社枣木大队(今株潭镇枣木村)务农。1975年8月,大队领导打算把他吸收到大队队部当干部,谁知他却作出了出乎人们意料的决  相似文献   
5.
6.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提问设计王仙平(万载中学)“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被人们摒弃之后,提问法这种启发式教学手段就日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和推崇,并日渐成为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但是,一些教师由于认识偏差、方法矢当,由“满堂灌”发展成...  相似文献   
7.
1974年7月,刚满17岁的鲍洪昌从万载县株潭中学高中毕业了.当时,他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准备报考师范院校,但意想不到的原因把他的梦击碎.同年8月,他回到株潭公社枣木大队(今株潭镇枣木村)务农.1975年8月,大队领导打算把他吸收到大队队部当干部,谁知他却作出了出乎人们意料的决定,要求到枣木大队小学当老师.  相似文献   
8.
爱,为了祖国的下一代———记万载中学校长郭炳光王仙平郭炳光这个名字,耕耘在教育园地的人们并不陌生。35年来,他在万载中学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倾注了全部心血。在他的身上,蕴蓄着一股坚忍不拔的力量,保持着一种求索不止的精神,跳动着一颗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红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