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四) 许多评论家、注释家认为辛弃疾的《怀古》写于开禧元年(1205)。我们认为写于嘉泰四年(1204)知镇江府不久。词中有“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句,这句可以帮助我们考察这首词的写作年代:辛弃疾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的,从这一年到嘉泰四年,按中国记年习惯头尾恰好四十三年。把《怀古》的写作年代确定下来,有助我们对这首词真实思想的理解。辛弃疾就是这一年建议北伐的,韩侂胄就是这一年拜相的。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我在给中学生解释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时候,心里总感到不够踏实,查阅了一些资料,还感到有些地方讲的比较含糊。最近看了《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略论辛弃疾的一桩公案》颇受启发,因此写了这篇读书心得,敬请同志们指教。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全国人民衷心爱戴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了。噩耗传来,祖国大地,哭声震天,泪流成河,八亿人民心如刀割,沉浸在极度悲痛之中。但是,祸国殃民的王张江姚反党集团,竟敢冒天  相似文献   
4.
苏洵是著名的古文家。由于他把策论二十二篇通过欧阳修呈献给仁宗,所以未经考试,而被破格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曾巩称赞他的文章“烦能不乱,肆能不流,其雄壮俊伟,若决江河而下也;其辉光明白,若引星辰而上也”。《六国论》(原名《六国》)选自  相似文献   
5.
苏轼的《石钟山记》(下称《石》)是以游踪为线索来写的。由于《石》重在考证,不在记游,隐去了一些行踪的交代,所以不细心阅读是不易发现他的游踪的。苏轼游石钟山的行踪无史料可考,只能在《石》中细细寻找。认真领会“得双石于潭上”、“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等句子的真实含义,便可发现苏轼的游踪。我们先来研究一下苏轼的考察对象吧。《石》是对李渤否定郦道元关于石钟山命名缘由  相似文献   
6.
读了《安徽教育》一九八二年第二期上邵南国同志的文章,有一点不同看法。 如何翻译“吾腰千钱”这个句子,关键在如何理解句中的“腰”字。它是什么词性?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我认为,在这个句子中,“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