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星期天     
王佳鹏 《辅导员》2013,(13):121-121
我喜欢星期天,爸爸妈妈全在家,一块聊天。看电视,上网,看电影,到书店,或上公园玩,真带劲!可是今天,却与往常不同了。妈妈为了锻炼我的做事能力,让我独自一人去买菜,可当我买完菜,却发现自己把一些名著里的人物“客串”了一遍。  相似文献   
2.
星期天     
王佳鹏 《辅导员》2013,(14):121-121
<正>我喜欢星期天,爸爸妈妈全在家,一块聊天。看电视,上网,看电影,到书店,或上公园玩,真带劲!可是今天,却与往常不同了。妈妈为了锻炼我的做事能力,让我独自一人去买菜,可当我买完菜,却发现自己把一些名著里的人物"客串"了一遍。  相似文献   
3.
星期天     
王佳鹏 《辅导员》2013,(Z1):121
我喜欢星期天,爸爸妈妈全在家,一块聊天。看电视,上网,看电影,到书店,或上公园玩,真带劲!可是今天,却与往常不同了。妈妈为了锻炼我的做事能力,让我独自一人去买菜,可当我买完菜,却发现自己把一些名著里的人物"客串"了一遍。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高校大学生人才视为商品,根据人才测评理论,拟定出人才商品规格的一个划分标准,从经济学的角度,将高校大学生人才分为不同的规格;通过调查和计算得到云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各规格人才的供给与时间的函数模型,并由大学生年消费与预期年薪的函数模型,给出了该学院大学生人才培养的投入产出模型.  相似文献   
5.
理斯曼对媒介技术与社会性格关系的论述,虽然在传播与媒介研究中时常被提及,但似乎仍然不够系统和深入。本文将通过两种方式进一步探讨理斯曼的这一论题,一是系统阐述和批判性评价理斯曼对于社会变迁、媒介技术与性格类型及情感控制之间关系的认识,而媒介技术与社会性格只是这一分析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二是将该书置于社会思想史的脉络之中,比较理斯曼和埃利亚斯、波兹曼关于相似论题的不同观点。在数字媒介时代,重读《孤独的人群》的意义在于,从社会变迁与媒介技术相结合角度探讨特定人群的性格类型和生活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控制体系就像一个“差序格局”:最外层是政治和法肇体制,往里一层是道德、风俗及礼仪等矫正机构,再往里一层则是职业系统,最里边一层是初级群体和私人生活圈子,而个人处于社会控制体系的中心。对于一个人来说,他的真正意义就是追求自由,他的一生就是“越狱”人生。人们应对社会控制的具体措撬或逃生隧道主要有变革、超然和利用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7.
开学的滋味     
开学的滋味真是五味杂陈,我也不知道应该怎么来形容。酸:自从上六年级后,只能用一个字形容——"忙!"作业一下子多出不少,再加上我当了班长,更是忙得焦头烂额。每天一回到家,就开始马不停蹄地写作业,连晚饭也是匆匆解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盛,媒介(特别是数字媒介)与情感的相关议题日益引发关注。从近年来社交媒体和媒体平台日盛之下的新闻和媒介实践来看,关注数字媒介中潜藏的情感与舆论的互构,是立足中国在地经验、从人文与社会科学广阔的学理资源中寻求理论建构的过程。“感动”这一情感在中国耳熟能详,但立足中国经验、具有普遍理论意义的相关研究仍显匮乏。在2023年金秋举办的“感动中国:情感与媒介研究”工作坊上,学者们围绕感动与当代中国的情感治理、感动与情感政体、多国历史视野中的感动等问题展开研讨,期望推动将感动理论化的知识生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