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如同任何事物一样,社会主义也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的统一。作为理论形态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总结西欧工人运动的基本经验所得出的一般结论。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一般趋势,说明了资本主义国  相似文献   
2.
社会科学的价值及其补偿王兰垣,王燕京当前在我国,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科学的堤坝几成残壁。尽管社会科学文章在报刊上仍连篇累牍,但认真读它们的人有多少呢?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曾不止一次地引用歌德的话说:“我的朋友,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长青的。...  相似文献   
3.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基础,是我国立国治国的根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而为了保证党的领导的坚强和正确,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因为,我们所要建设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所阐明的科学社会主义;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是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理论依据的革命政权;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的共产主义政党。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浪潮中,人们都在对社会主义进行历史的反思。然而,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于是,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势必引发出对资本主义再认识的课题。当前,这一命题已经引起理论界的关注。但是,同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相比,它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和高度。为此,我们对这一个问题试作几点探讨性的思考,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5.
一、社会管理中的科学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有社会管理。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推动社会的发展,不可能没有社会管理。这是从人文与社会科学的一般要求得出的结论。但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多数时间里,人们并没有认识到社会管理的必要性,更谈不上科学地管理社会。把社会管理作为一个认识问题提出来,并在实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中国大地上,人生价值问题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关心。对这个问题,相当多的人,尤其是许多青年都以郑重的态度思考着。在十年动乱期间,人的问题成为理论的禁区,各种探索统统受到贬抑和非难。粉碎“四人帮”以后,在社会主义祖国蓬勃振兴的大好形势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最后一个环节。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为消灭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但是,由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还不具备使社会主义从理想转化为现实的主客观条件,他们本人也就没能亲身体验和观察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实际。因此,他们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一必要性和方法论1.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是社会主义实践继续前进的迫切要求。开创性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已经具有70多年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遇到了一个带普遍性、根本性的问题,这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发展社会生产力。具体地说,就是究竟采取何种经济形式,使社会生产力取得比资本主义制度下更好更快的发展。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已经突破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形式的传统的理论。这一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正像当年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一样,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他在准确地把握和平与发展这个当今时代主题的基础上,确立了在开放的国际环境中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路。确定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而在新科技革命的历史背景下,依靠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的优势,大力推进科教兴国基本战略,我们就完全能够牢牢地驾驭市场经济这匹烈马,使它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快速前进  相似文献   
1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命题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和新的高度,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