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西方近代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中国近代学校科学教育,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其兴起的最直接动因是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御侮图强的需要;同时,西方传教士在华创办的教会学校和其它文化机构为近代学校科学教育的兴起提供了积极借鉴;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为近代学校科学教育的兴起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基础;中国古代的科学教育传统则是近代学校科学教育产生的文化基础;从自然科学本身来说,科学是没有国界的,科学具有异域的流传性和可接受性。中国近代学校科学教育就是在上述诸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其中各种因素的作用又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构建高效教师培训模式:内涵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教师培训模式是指追求培训效果最大化的模式,是教师培训的各个要素的优化组合及发挥最大培训效益的范式。探索教师培训工作的运行规律,实施高效教师培训模式应在培训思想上坚持以人为本的培训价值观;在培训目标上以促进学员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取向;在培训课程上以激活学员的实践知识为重要取向;在培训实施上以参与式培训为核心策略等。  相似文献   
3.
儒家教育思想体系庞大系统,内涵丰富精博。自汉代以后,历代王朝均以儒家学说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儒家教育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教育的主体,对整个社会生活亦起到支配作用。但是,儒家教育思想的自身内涵及其在社会沿革中所处的地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洋务运动时期的科学教育游离于正统教育体制之外 ,主要是在洋务派创办的几十所学堂和极少数的书院中实施 ;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 ,洋务派试图将西方的科学技术嫁接在儒学文化上 ;科学教育受科举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明显 ;忽视基础教育的基础作用。科学教育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与地位的历史变迁及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学的自身内涵及其在社会延革中所处的地位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过程。儒学是在融会中国传统文化中其他文化因素发展起来的,而在发展中,它又善于吸收融合外来的文化。其典籍之丰富,体系之博大,可以批判地吸取其精华,进而成为建设新文化的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6.
纵观辛亥革命以前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始终左右其发展变化,深入研究探讨“中体西用”思想的演变过程及其在近代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对正确评价“中体西用”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科学教育是适应鸦片战争后御侮图强的政治需要和传统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的经济需要而产生的。科学教育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重要内容 ,科学教育的产生有力促进了近代社会的变革。清末政治经济是制约近代科学教育发展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8.
王冬凌 《教育科学》2003,19(5):61-64
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各类新式学堂,是中国官办学校最早实施科学教育的学校。京师同文馆是第一所新式学堂,但却不是第一所实施科学教育的新式学堂。第一所实施科学教育的新式学堂是福州船政学堂。  相似文献   
9.
关于合作学习的反思与前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分析了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误区和认识偏差,并在此基础上对合作学习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前瞻,对合作学习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作了初步揭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课程论的角度阐述了如何保证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