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1.
长篇小说《塃老板》所呈现的是突出的“原生态”话语叙事形式。它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特定社会经济文化大背景下矿山的人文境况,人们为了更多地索取、疯狂地积累而导致人性的丧失,悲剧的产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表现了突出的对于人生、人性与人的未来的人文关注,从而突显其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文化散文生长的社会文化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散文”是诞生于90年代的散文文体,同时也作为一个文学词汇而存在。它出现在中国改革开放十年之后并不是偶然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文化分化中知识分子的处境所致;2.对中国文化精神重构的呼唤;3.自觉与非自觉社会文化认同意识下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手机短信能否称为“文学”还有较大争议。但是手机短信已经成为21世纪最为抢眼的文化现象之一,许多短信的内容作为文化现象颇具研究价值。一些短信体现了强烈的灰色情调,在语言狂欢中明显表现出对正统意识形态的消解,对日常社会文化的反叛与调侃,具有突出的后现代文化症候。这些后现代主义的症候的出现,有其自身的社会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4.
自90年代至今,中国散文书写呈现多形态,包括文化散文、乡土散文、新锐散文、非主流散文等。散文书写具有从向内的散文转为向外的趋势;"谈话风"格调的淡化与丧失;内容庞杂无序的特点。多形态之下存在着深刻的文体困顿,表现为:散文本体的被遮蔽;主体性的弥散和漂移;文学性的被解构。  相似文献   
5.
祝愿     
中秋节,本是一家人团圆之日,而我却傻傻地站在阳台上。看着那远方若隐若现的村庄,再抬头看看那孤独的月儿,它在偌大的天空中寻找着自己的伙伴。我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感伤,两行清泪顺着面颊流下来。那难忘的一幕又浮现在我眼前……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散文的创作和研究即呈现出繁荣和活跃的状态,然而对散文文体的基本概念的确定仍是模糊的,没有普遍认可的理论框架,甚至没有明确的文体边界。散文文体边界的模糊是由来已久,并有其独特的表现和原因,本文从文体形式层面和社会文化层面探讨其表层原因与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7.
哈尼族对自然生态的敬畏传统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他们视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民族繁衍的命脉,将生态环境视为维系生产和生活的根本所在。哈尼族郭合人所秉承的是天人合一、众生平等的自然主义生态观,具有深远的生态美学价值和意义,尊重自然、生态自我、生态平等、生态同情,深刻阐释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