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六朝僧著地记,是魏晋时期佛教宗教精神与本土地记文学结合的产物。作为本土僧众兴起之后出现的一类佛教文学体裁,僧著地记将佛教义理与文学风尚相融合,寓佛理深意于地理事迹,合宗教精神于文字辞章。  相似文献   
2.
高校辅导员是工作在高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是高校思想工作的骨干力量。但现今辅导员的角色和职责都不太明确,导致辅导员的职业尴尬和倦怠感。为解决此问题,目前对辅导员发展趋势呼声最高的是专业化,这点美国辅导员制度较为完备可以参考借鉴;另需结合我国国情和各高校情况,发展多元化的辅导员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文选是我国高等院校历史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为中国古代史入门之钥匙,但长期以来教学效果不佳。文章分析了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并提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及配合课件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补充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师学养与修养等教学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地记以州郡记为最多,而州郡记中近半者,是作者记载自己的家乡,且作者多为文化士族;这种状况既是当时门阀士族重郡望的表现之一,也是本土地域意识发展的结果。地域意识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自然形成的心理认同,是人与地的一种自然情感。各地都有其地域性,或起因于自然条件,或因历史传统、社会条件而产生,亦源于其在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地位者。魏晋南北朝各地地记发展的不平衡,既反映了诸州地位与传统的不同,也反映出各地士人地位和心态的差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