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革命与改良是改造社会的两种方式,二者本身没有好与坏、对与错的区别,但在社会现实中,由于每个国家一定时期的社会条件不同,革命与改良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在一定时期究竟采用哪一种形式,完全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历史状况、社会政治经济状况、阶级状况等现实国情。也就是说,这是由当时的社会条件来决定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具体到中国来说,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是实现中国的现代化。由于阻碍这两大任务完成的反动力量非常地强大和顽固,在中国近代所能采用的改造社会的方式便只有革命…  相似文献   
2.
1927~1937年河北流民问题成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位居京津要地的河北广大农村呈现出一片凋敝破产的局面,数百万流民离乡背井,四处逃亡、飘零,社会动荡不安。造成此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猖狂,封建剥削苛酷,战乱频仍,匪祸横行,水旱虫害严重等。种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这一时期河北流民问题极为严重,成为当时的一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1928-1937年河北流民问题的整治及其得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民问题是 192 8- 1937年间河北的一大社会问题。国民党政府、慈善救济机关、个人及社会团体均对这一问题采取了多项整治措施。这些措施 ,虽在一定范围内收到些微成效 ,但由于流民问题是整个社会问题中的一个 ,其整治必须得力于其他相关问题的治理。故而 ,在当时的情况与条件下 ,社会各界对河北流民问题的整治只能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4.
王印焕 《历史教学》2002,1(4):16-21
华北农村,地狭人稠,生存环境恶化.在这种情况下,人口无论是由高密度向低密度地区流动,还是由农业向城市工商业转移,都是人口近代化的重要内容.冀鲁豫农民的离村,恰好属于这种运动.民国时期的冀鲁豫农民,在农村困敝的推力与城市工商业发展的拉力的综合作用下,纷纷离开家乡,或者奔赴地广人稀的东北,或者涌入充满诱惑的城市,从而对人口的地域分布与职业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农村游离出来的大批离村农民,自发地涌入城市,直接推动了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与城市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冀鲁豫农民的离村与人口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农村,地狭人稠,生存环境恶化。在这种情况下,人口无论是由高密度向低密度地区流动,还是由农业向城市工商业转移,都是人口近代化的重要内容。冀鲁豫农民的离村,恰好属于这种运动。民国时期的冀鲁豫农民,在农村困敝的推力与城市工商业发展的拉力的综合作用下,纷纷离开家乡,或者奔赴地广人稀的东北,或者涌入充满诱惑的城市,从而对人口的地域分布与职业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农村游离出来的大批离村农民,自发地涌入城市,直接推动了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与城市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1928年河北省政府正式成立后,采取了多项措施从事剪发放足运动,但因蓄辫缠足由来已久,积重难返,工作进展缓慢而艰难。尽管如此,此场运动对于消除蓄辫缠足陋气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