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篇
  2011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课堂探究教学,从教学认识过程的任务来看,是为了在一定知识经验之上构建学生主体的新的认知结构和实践行为能力,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是一种探究的过程,是一种创造的过程。所谓有效,主要指通过学生的探究  相似文献   
2.
王在勺 《考试周刊》2011,(90):50-50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与深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景象。课堂中教师一改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方式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得以显现。然而在课堂教改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实效并不大,尤其是“探究”方式多流于形式,“探究”不知何时开展.从何处切人,学生会的知识,知道的问题也去探究,不仅多此一举。而且严重浪费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更谈不上什么课堂效益。那么什么时间开展,从何处切人才是合适的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在词语的海洋中,那些带有蔑视,否定或憎恨感情的词,称为贬义词。贬义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带上褒义。例如: (1) 他是儒夫上校,一个拿破仑帝国时代的军人,在荣誉和爱国观念上是个老顽固。(都德:《柏林之围》,高中语文第四册) (2) 不幸的是,尽管我们攻克了不少城市,打了不少胜仗,但总是跟不上他的胃口。这老头简直是贪得无厌……(同上) “老顽固”原意是指思想极守旧,不肯接受新  相似文献   
4.
常看到有的老师拿出整堂课或半堂课的时间来,让学生随意提问题。这样做,可叫作学生“散问”。其得与失当如何看待? 学生散问,其得有三:一曰激疑。从来都是先生讲,学生听;先生问,学生答。现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语言训练在语文教学中颇受重视,并不断得到加强。现就以下三个问题发表一些浅见,以期对语言训练起一点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这篇课文记述了左光斗的几则逸遗闻,一方面通过语言、行动和肖像的描写表现他的为人,另一方面又以史可法作陪衬,进一步突出他的精神面貌。课文后的“思考和练习”、除就思想内容提出问题外,还就古汉语知识编写了两道练习题,一道是关于句子成份的,一道是关于介词和介宾词组的。由于介宾词组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固定。加之介词后边的宾语有时又可省略,这与现代汉语有—定区别,所以,后一道题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据此,本课的教学目的可确定为:一、学习左光斗为国家选拔人才,以国事为重,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并剖析课文中的消极因素;二、理解陪衬的特点和作用;三、掌握文言文中有关介词和介宾词组的知识,了解介宾词组的用法和同一介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二、疑难词句补说  相似文献   
7.
仙人掌     
经过简单的动物折纸练习后,我们来试试更复杂的花草蔬菜瓜果之类的折纸吧,它们更加新奇好玩,更加锻炼你的巧手哦!  相似文献   
8.
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双方共同演绎、彼此尊重、动态互馈的思想碰撞的生成过程。因为只有这样,师生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活动,才有师生对固有知识和价值观的创新发展与智慧超越;也只有这样,学生的质疑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思维想象空间才能越来越深广,我们最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创新性人才。  相似文献   
9.
10.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这篇课文所选的三首唐诗、一首宋诗和两首宋词,都是我国文学宝库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寓情于景,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来抒写生活感受,表达思想感情。就语言而论,四首诗的难度大一点,两首词的难度小一点。但无论文字深浅如何,要准确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都要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对作品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都要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怎样进行奇特而合理的想象的。据此,本课的教学目的可确定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