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王夫明 《班主任》2006,(5):11-12
教育需要激励和赞赏,也需要适当的批评和责罚.有人说,没有批评和责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只有批评和责罚的教育不是教育.我很赞同.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言:"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他们抵挡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但在倡导激励和赏识教育的今天,如何对学生实施批评和责罚,则是应该认真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我对写教后记情有独钟,多年的坚持使我受益匪浅。每当下课后,我便静思回顾那些课堂上记忆犹新的片断,记下成败得失,修正、充实原有教案,描绘设想下次教学的蓝图,使得每节课都成为纠正某些失误、验证某些新设想的实验课。教后记不仅提高了我的教学水平,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而且也逐渐加深了我对教学  相似文献   
3.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艺术能产生“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那么,巧妙的结尾亦能收到“课虽终,趣尤存”之功效。艺术的结尾,不仅能达到调节疲劳、巩固知识、保持学习兴趣的目的,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新的求知欲望、开拓思路、活跃思维,在热烈、愉快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步步深入,人们对新课程的了解越来越多,研究越来越深,实践越来越丰富,在为改革取得的巨大成果激动之余,对照新课程的新理念,冷静思考一些课堂现象,我们看到了在热闹、自主背后透露出的放任、随意与浮躁,看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春风吹皱了以往平静的教学湖水。随着新课程的步步深入,人们对新课程的了解越来越多,研究越来越深,实践越来越丰富,在为改革取得巨大成果激动之余,冷静思考一些课堂现象,我们看到了在热闹、自主背后透露出的随意与浮躁,看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一、互动与交往应从形式走向实质【案例】这是二年级一节“锐角和钝角”课堂教学的一个片断。教师出示问题情境后,立即让学生分组讨论。这时,有的小组是一个优等生发言,其他几个学生只能静静地当听众;有的小组是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仅仅是流于形式;有的小组讨论似乎很热闹,…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隐藏在学生心灵里的老师,是启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内驱力,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对缺乏多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大多数小学来讲,如何利用现有条件把数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呢?  相似文献   
7.
毛老师课堂上的教学行为,不仅体现了毛老师具有较强的处理课堂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更体现了毛老师身上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一、体现了毛老师新的学生观。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关注的本质是尊重、热  相似文献   
8.
1.互动与交往应从形式走向实质。首先,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互动与交往应建立在互相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方法、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感受、认识、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其次.教师要认真备课.灵活选择互动与交往的形式。再次,要把握好互动与交往的时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