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守华 《科教文汇》2012,(11):187-187,204
本文以高校后勤管理中的物业从业人员为研究对象,根据高校后勤管理的特点,就高校后勤管理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2.
代数式的求值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初中数学竞赛中经常出现。因此,掌握一些求解的方法与技巧很有必要,下面介绍几种求代数式值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教育过程中,人们往往感到对女生的能力培养要得比男生要棘手得多,效果不够明显。她们似乎除了单纯的学习之外,在能力方面总有点启而难发,所以,一般人认为在能力的培养上,可能由于智力的原因和性别的关系,中学女生的能力可塑性不如男生。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能力,并不决定于性别,更不是女生的智力差于男生,而是我们教者没有准确地看到女生突出于男生的一系列影响能力形成的障碍性现象,忽略了对女生“非智力因素”的训练,阻碍中学女生能力形成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工科院校为了更好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通过学科竞赛促进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结合科教协同平台、融合工科专业特色打造新型工科院校创新创业培养模式。科教协同、专业融合创新创业模式可以更好地推动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培养综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很重要,如何有效培养与提高成为各个工科院校所关注的热点。本文重点分析了影响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因素,探讨了如何创建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因素比重法进行分析,并以构建创新科研实践平台为契合点,对行之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和科研能力提高模式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与研究,对进一步探索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的日益普及,多媒体教室作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础设施和重要组成部分,已广泛应用于大、中、小学校的课堂,但是由于设备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直接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在日常物业管理中,怎样有效管理多媒体教室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几个方面就多媒体教室管理提出一些个人的想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演课本剧是极受学生喜欢的一种教学形式和手段,是学生展现个性,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舞台.但也可能有人认为让学生演课本剧,学生固然喜欢,上课的确热闹,迎合了学生,但费时、费力,学生得不到多大的收获.培养的恐怕不是语文能力,而是表演能力.这一说法不是没有一点道理.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把文本模仿一遍,把时间和精力放在道具、服装、表演技能上,意义确实不大.  相似文献   
8.
主题课程的实施,彻底打破了封闭的、以知识传承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真实世界、与真实世界有效互动的窗口,也为学生提供了相对丰富、开放的学习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这种改变与常规教学相比,教师和学生都会遇到很多挑战和问题,这里重点阐述学生遇到的问题与对策。我们发动一线教师边实践边  相似文献   
9.
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一些高中学校学生、家长及这些学校的老师就体育优胜者高考加分这一政策及实施相关问题进行调查。调查认为:学生参与体育高考加分比较普遍,学生体育高考加分的组织形式以学校老师和校外人员联合形式为主,学生加分训练所选项目以武术为最多,其次是三大球和健美操;周训练次数以3—4次为主,体育加分训练能促进绝大部分学生的身体、心理和学习的良好发展;体育高考加分政策及实施过程中有诸如钱权交易、冒名顶替等现象,大多数人认为应通过法律、媒体及多部门联合监督等方法来抑制不法行为,同时应完善体育高考加分政策;综合性运动会(全运会)和教育系统举办的运动会所获加分资格得到承认度最高。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高原性”心理探微□王守华王鹤坤步入中学、特别是步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上总有一种很不宽松的窒息感,思想上完全失去了孩提时的那种自由度和单纯性,心理内压较大。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高原性”心理。中学生的“高原性”心理经常引起自己的躁动和不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